数据看板,其实财务分析,或者说,是财务管理,做的就是这种,power BI是一种很漂亮的呈现方式,数据能反应很多东西,数据是决策依据,是发现问题的依据
第一部分,确立数据目标
数据分析是个古老的领域——这个我想到了战场上的减灶法^_^,貌似孙膑杀庞涓的计策里,就用了这个^_^,在制造业数据分析——其实制造业把数据分析用的很登峰了
互联网只是一种产业断代,历史上的产业断代发生过很多次,比如铁路出现时,就是降维打击,大规模生产对农耕文明的致命打击,所以,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互联网是时代的跨越,是比过去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数据分析的目的变了
都是用数据分析驱动增长,工业时代是种地模式,而互联网时代是盖楼模式——依托网络效应实现指数级增长或阶乘式增长
种地模式的意思,所有的成果都需要一步一脚印的去开垦,已有客户扩大销售额——增加品类、过去的复购,开发新的客户——展会、拜访等等,这就跟占山头似的,一个一个的开发过去,15%的增长就很不错
而互联网是盖楼模式,硅谷互联网独角兽潜质的定义,月增长20%,或周增长7%
如何实现这种增长,业务漏斗:引擎、度量、要素,引擎长什么样,度量如何选取,增长要素是哪些,关键度量要达到什么水准才ok?
第二部分,构建数据框架
先把增长引擎画出来:投放,触达,扫码,付费,分享,再到触达循环
其实传统销售也是类似的漏斗,叶教也举例了,不同的是网络效应——分享,传统销售是转介绍,两者差别一个是规模,一个是时间,单点VS多点,长周期VS很短时间,时空效应
区别两个环节,流量的差异性,有效和无效,有和优,比如能到下一步的是有效,比如有效投放=触达,无效投放就是在第一步停了,优质付费就是分享,或者说高价值用户
一个引擎环节,就是一个分流管,流量不去你家,就是去别家
这是画出引擎的方法
度量是什么,就是引擎环节/前环节流量,引擎每推进一步,流量少了多少/多了多少
最后转化是放大率,放大率>总体衰减率,这引擎才是“永动机”,自增长率>1,才能实现裂变,<1的都是伪裂变
引擎的空间维度,自增长率,一般需要9个月才可能成为真裂变
但是时间维度上往往不可能“永动”,不管是新鲜感耗尽,还是增量耗尽,反正需要新的内容来重启业务引擎——感觉像是机油倒进发动机,最终机油耗尽,要加油
引擎的时间维度:有效轮次
引擎的资源维度:边际成本
传统企业的边际成本,是耐克小勾子,新企业刚开始随着规模增加边际成本降低,但过了最低点以后,就开始增加了
互联网的边际成本是随着规模的增加而持续降低的
是不是真的网络效应,就看边际成本是不是递减
但是个人想,应该还差一个参数,就是总利润,只要总利润还在上升,那就可以继续扩啊
还给了个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最低点,边际成本本来就是平均成本的{n-(n-1)}
叶教说很多公司都停在平均总成本最低点,而不是利润率最低点,这也是个策略,取中庸之道,平衡之道,但战略不同吧
但其实流量走到存量时代的时候,流量边际成本是可能上升的,只是互联网的边际成本最低点比传统企业要长的多——但是考虑到速度,可能也差不多吧
要说拼多多总是能想到运营方法来使得边际成本下降,那传统企业里也有这样的牛逼企业家,只是说,互联网的确是轻资产,而传统企业是重资产,还是各有特点
要素,影响每个环节的度量的要素有哪些
比如触达率的要素,渠道匹配度,流量真实性,投放策略(含投放时间)
扫码率的要素,品牌效应,需求匹配度,刷屏量,人性规则组合
付费转化率的要素,除以上,付费量,分成机制
推荐率的要素,除以上,分享人自身偏好
放大率的要素,分享人影响力,分享时段
感觉说人话吧,就是把促进引擎环节转化的因素找出来——可以说是抓大放小,正确归因了
如何找出这些因素,正向找齐不容易,但是利用人性,反方向找会容易的多,比如哪些会促使我们不推荐——这好像也是利用人性的爱评价特性哎
利用人性理解力。。。。
通过海报推测其增长大引擎,大引擎是战略层次的,无定法难复制,因地制宜
拉新可能:活动(海报),头条号,公众号等,把拉新的数据留下来(割韭菜),割了的请二次推荐,没割到的召回再割,反正促活,还可以把流量与其他需要流量的置换,促活之后搞新的活动还可以二次变现——再割一次
大引擎环节多,先优化那个?活跃度有日活周活月活,怎么知道用哪个表现来做参考评估好不好呢?哪些角度去分析找到可优化的项,优化数据的策略很多,怎么知道选哪种更好
第三部分,用数据驱动增长
增长突破的顺序推荐
先搞留存率,耗时3~6个月,业务到底有没有抓住用户的需求和痛点,有没有给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是不是能给客户很好的体验,传统工业公司在打磨产品上花3~5年时间,互联网会快很多
再搞推荐率,耗时6~18个月,先有好的用户体验再搞推荐,推荐会让你区分流量的真实性
最后才是拉新,持续单渠道6~12个月
独角兽公司一般能在24个月完成三大环节的主体构建,大部分公司时间*2or3
留存率是一个公司的生死线,是增长引擎各环节的基石
留存率高摊低了拉新成本,老用户留存对新用户促活有帮助——推荐有社交性质,再到留存环节自身付费率能差10倍,推荐是有阶乘效应的,留存越多,推荐越多,留存时间越长,转化越提升,拉长用户生命周期,各项表现都会好,客户总价值贡献增加
不同互联网公司的留存率是不同的,怎么界定留存
个人思考,那就是时间和空间上,首先对于公司,其产品更新频率,和召回促活方法,然后对于用户,其使用产品频率,和可选方式、最终行动——这是个人想法,但实际上,自己可能真的只能做ABtest,因为自己真的是不那么喜欢试新,老产品用的还不错够用就行了,去了解动态关注太多动态,很累的。。。所以。。。这才是我一直致力于学习底层的原因吧,为了能以不变应万变,自己一直以来都是这种策略。。。
数据分析的岗位以后都可以AI去做了,所以数据洞察力的重点不在于数据分析,在AI时代,真正我们要去掌握的,是在数据战略、数据方向、数据框架上如何去做思考
用大数据计算出每个动作的平均频率,在一段时间内低于这个频率,就算流失——留存率
常见业务的留存率定义:分为业务动作,和常见流失周期——^_^我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是对的
电商和外卖的动作都是下单购买,流失周期是6个月,旅游网的动作是预定房间/旅游,周期12个月,打车动作是叫车,周期3个月,社交网站动作是登录,周期3个月,公众号动作是打开文章,周期6个月,视频动作是点开视频,周期3个月
用户消费习惯和交互方式变化的话,定义还会不断调整,不同用户的留存率定义也会改变,动态调整
流失之后是要召回
如何判定留存率的好坏:老用户的留存是逐年稳定的
第一年的留存一定是下降的,第二年开始,留存率就应该平缓,后面就要平稳,最牛逼的公司就是要看长期稳定的用户留存是怎样,好的公司长期留存15%以上
新用户的留存逐年提高——产品服务品质提高
发展线:推荐率
推荐率是通过网络效应降低边际成本,构建竞争优势的关键战场
如果有一轮推荐50%,那成本降低到初始拉新成本66%,如果能有二轮推荐,则降低到57%
如果一轮推荐100%,那成本降低到50%,二轮的话降低到33%
首先成本之下是毛利净利,能不能支持持续投拉新,另外一种是拿到了巨额融资,明明业务引擎质地不行,烧钱的拉新其实还是会亏,但为了数据好看能继续融资,还是去投了,所以,永远不要看表面的客户规模,业务质地才是真正的考察点
海尔商城的早期运营,以员工为圈,身边亲友推荐第二层,扩三层四层,转化率和复购率的提升,赢了KPI,但是战略上海尔不应该自己做商城,而传统企业总想着什么都要自己做。。。想要做出生态圈,但以前吧有线下商城,后来又线上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