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塑造文旅新体验

   日期:2024-12-27    作者:2rzey 移动:http://mip.riyuangf.com/mobile/quote/60544.html

中秋国庆长假来临,很多市民开始“烦恼”——“不知道去哪玩、不知道怎么玩”。

现在,人工智能AI或许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这样的烦恼。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数字孪生、多语言互动、集成全息影音等跨时空应用落地,文旅产业不断解锁数字化文旅消费新场景,为数字技术赋能文旅产品带来新技术、新体验。”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文旅总经理方腾飞告诉《瞭望东方周刊》,“AI+文旅”的深度融合成为中国文旅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锁定目的地

“工作越来越忙,长假变得非常珍贵,应如何利用珍贵的假期去最值得去的目的地?而且,很多目的地可能一辈子只能去一次,什么时候去才能不留遗憾?”“90后”的张佳(化名)问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刘帆,是一名九岁孩子的超级奶爸,想带女儿出去度假。他第一时间想到了青岛,觉得既可以参加青岛的啤酒节,也可以在海边观看美丽的日出和日落。但是刘帆仔细想了一下,发现青岛可能不适合女儿——孩子不能喝啤酒,也不爱早起。

“在AI的帮助下,刘帆明确了自己最关心的是亲子乐园。最终,他选择了十月亲子乐园出行目的地排行第一的上海迪士尼。”携程公共事务部总监付茜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据携程统计,一个有着明确出行目的地的用户,平均要在14.3家酒店、62.2个航班上分别纠结168.9分钟、136.4分钟最终才能下单,如果算上不同的景点,行前平均需要耗费9.9个小时,而那些没有明确目的地的用户,平均决策时间则长达11天9小时,甚至还有60%的人最终无功而返。

“以云南为例,携程用户从规划到下单,平均需要花费前后6天,耗时长达9个小时。”付茜茜称,AI将数亿的旅行订单进行行程抽取和热度计算,生成了不同目的地组合玩法,可以帮用户把决策时间缩短到6.6小时,节省27%的时间。

发力目的地推荐的商家不止是携程。

“人们希望通过旅游获得三类体验:游览好山好水、身临其境的放松体验,感悟人文历史、异域风情的人文体验,对深厚历史不亦说乎的文化体验。”方腾飞接受《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三类体验对应三个层次,基础游览、人文风情和文化内涵。

“关于基础游览的体验,游客可以自助解决,但好山好水背后的人文风情和文化内涵,游客能获得多少精神文化层面的收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导游、讲解员的介绍。但景点往往并没有足够的人手能给每一名游客提供讲解和介绍,这是现阶段文旅的痛点。”方腾飞说。

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3年暑期旅游市场监测报告》显示,今年暑期,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8.39亿人次。但全国旅行社从业人员只有24.3万人,金牌导游一“讲”难求,景区专业讲解员更是难有档期。

一般情况下,培育知识合格、反应敏捷的讲解员要花费数月时间,而讲解中想做到面面俱到,更要经过数年的沉淀。

对此,方腾飞表示:“人工智能可以成为山水和文物背后的超级大脑,比如通过数字人做到自然语言的输入、输出,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

2023年5月22日晚,2023陕西“博物馆与美好生活”文博之夜活动在西安博物院举办,现场发布的4个“文物智慧推荐官”——“周知礼”“秦威武”“汉英俊”“唐美丽”让游客惊叹不已。

这四个数字人作为陕西文物智慧推荐官,被赋予“宣传推荐陕西文化遗产”的职能,将为公众提供知识问答、信息查询、文物保护和AI绘画等智能个性化服务,并将被应用在官网或移动应用程序上,突破时空限制,用“文化+科技”的方式展现陕西,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利用的认识、理解和参与度。

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数字人“小豫”也作为河南文化的推荐师在展厅门口迎接旅客。旅客可以听“小豫”讲解展品历史信息,通过线下AR互动,开启地标打卡元宇宙。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应用于文旅行业,训练语料十分重要。在这方面,智慧途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积累了不少经验。

该公司创始人徐梦曦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们的团队花费了两年多时间,积累编写出2000多个景区、近10万个景点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导游导览讲解词语料。”

据介绍,智慧途灵团队打造的途咪智能导游机已为300多家景区提供智能导游导览服务,为上亿次旅行者带来智慧旅游新体验。

多地积极实践

文旅产业正在向个性化、多样化、重体验等方向发展。

利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文旅产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改造,营造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提升游客体验,进而带动地区经济增长,成为各地政府和文旅企业的共同追求。

据青岛啤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超介绍,游客手机扫码下单,不需换票直接入园。检票处人脸自动识别,1秒进馆,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游客体验,游客排队更少、体验更好,智慧景区的服务落到实处。

2023河南智慧文旅大会上,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百度、河南一百度联合打造的“河南非遗一张图”正式上线。以“一张图”的形式,实现了河南非遗资源的梳理整合、系统构建、智能关联,不仅集中展示了河南非遗数字化的建设成果,也为实现河南非遗资源的活态传承,推动河南非遗“火起来”破圈出彩筑牢了数字化新基建的坚实底座。

国艺中联科技集团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根据每个游客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服务,让游客更高效地参观景点和了解历史文化。据统计数据显示,长江不夜城引入智能导览系统后,游客的满意度提高了30%,同时自愿消费的比例也增加了1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业内人士认为,这代表着数字文旅产业在中国拥有极大的市场规模与发展空间。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不断推进,数字文旅产业的消费潜力与市场价值正进一步得到释放。

转型有挑战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深入发展智慧旅游,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改善旅游消费体验。

为推动数字经济与旅游经济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文化和旅游部持续开展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工作,并于2023年暑期推出首批全国24家试点单位。这些试点单位既包括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上海天文馆等文博场馆,也包括黄鹤楼、无锡拈花湾等旅游景区、度假区和主题乐园,涵盖游览体验、数字展示、光影夜游、沉浸式演出等多种产品类型。

据测算,2023年暑期,24家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网络传播受众达3.4亿人次,成为暑期广大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地和文旅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上海天文馆游客量同比增长323%,营收增长48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日均游客量同比增长420%,营收同比增长300%;“夜上黄鹤楼”共接待游客约22万人次,同比增长177%,门票收入约2200万元,同比增长244%。

显然,各地已展开了诸多富有成效的实践,然而,在推动“AI+文旅”的过程中,仍存难点需要克服。

方腾飞认为:“目前,有大量数据散落在景区导游的讲解词中和历史文化书籍里,有大量故事流传于民间,如何收集、整理、存储这些数据,是人工智能应用于文旅行业的一个挑战;同时,人工智能应用于文旅行业,还面临来自政策、安全,包括技术本身的限制。”

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阎友兵撰文认为,文旅中存在三级数字鸿沟。

首先,对于个人而言,即使互联网已普及至中国大部分城乡区域,但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在数字技术使用方面仍然存在障碍。这部分群体在旅游时对现代数字化旅游产品难以深入体验,容易产生“数字排斥”。

其次,对于社会而言,尽管国家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正不断缩小不同地区间的互联网接入差异,但不同旅游地、不同游客群体之间仍存在着互联网使用技能差异,形成了二级数字鸿沟。

第三,更值得注意的是,旅游目的地中使用数字技术开发旅游的“占优方”,相比使用数字技术的“劣势方”能产生更高的效益,进而形成三级数字鸿沟。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敦煌文化学院研究员杨继东则提醒,以特定文化旅游产品为背景的文创产品可以很轻松地被复制,并且以低价进行出售,而需要付费才能获得的数字化产品也有被复制并盗售的风险。因此,维护数字化文旅产品的版权也任重道远。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