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英,与一个被自嗨毁了的组织

   日期:2024-11-07    作者:caijiyuan 移动:http://mip.riyuangf.com/mobile/quote/1086.html

不出所料,那英又上热搜了。

那英,与一个被自嗨毁了的组织

这档号称“直播无修音”的歌唱节目,向华语乐坛的平静水面,掷出了一枚炸弹,造成了巨大的讨论、飙升的股价,以及杀伤力。

回顾一下,我们猛然发现,近年来,华语乐坛不但没有取得根本性的进步,反倒是在不少方面出现了退化,甚至多了一股子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的成分。

说到底,那英与裹挟在一名“五旬老太”身上的网络狂欢,不过是流行音乐工业体系一直未能建立、未能强大,却以“粉丝经济”为噱头,催生出一种滥竽充数的玩意,又一次被公开化且戏谑化了。

人们不禁要问,我们说“粉丝经济”,难道错在粉丝?

按照常理,混迹于歌手这个行业的人,其歌唱水平和音乐作品是最核心的市场优势。可是事实上,在现存的体系里,歌手能获得的成就与激励,与歌唱水平和音乐作品等核心并不呈正相关。

艺术品是神来之笔,手工品是天工巧匠,都有着非标品属性,是无法实现标准化、批量化、规模化生产的商品。得到一件艺术品、手工品的杠杆太高了,相比之下,那些可以量产的商品,对资本来说是唾手可得的,才是资本追逐的。至于最美轮美奂的艺术品、手工品,也难以承受被流水线碾压的压力。

在巨量的利益面前,合理的发展可能是一种理想。只要明星听话,心甘情愿成为商品,帮助资本赚钱,那么,“黑的”就可以是“白的”。

这时,粉丝与资本就是甲方与乙方。

甲方追捧独立女性,乙方就将商品吹嘘为一个大女主人设;甲方钟情才华,乙方就吹虚实力,并为商品请一名百万修音师;甲方醉心霸总,乙方就吹虚颜值,并填上只念“12345”烂台词的窟窿……

按照如此逻辑,甲方若开始重视商品的业务能力,资本也自然会拼了命的培养一个能“打”之人,以确保自己的资本继续增值。只可惜,这一天暂时没有到来,只剩下今天那英与网友们的无能狂怒。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常看到一个现象:明星能不能“打”的讨论范畴,往往是圈地自萌,也就是说,只停留在粉丝与对家的自娱自乐中,无法得到广泛认同,失去共识。

而甲方与一个他购买的商品,两者之间地位的不平等性,所能带来的膨胀与反噬又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一夜之间爆红的商品,从不会认为自己作为商品所身披的光环是被建构的,相反自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再比如,商品突然被曝出质量问题,乙方不会负责检修,甲方也只能在唾骂几句之后立刻抛弃,等待下一个新鲜出炉的商品。

资本赚钱心思越急,商品质量就越差。

这就陷入了典型的质量悖论现象——一个人被自己成功推向市场的过往商品蒙蔽了心智,忘记了所有内部工作的目的是回到外部适应性,即怎么为市场贡献价值,导致从“对客户负责”变成了“对甲方负责”,沦为一种自我感动。说得更不客气一点就是自嗨,一边不思进取,抗敌无力;一边妨碍进步,维护腐朽。

如果把华语乐坛视作一个巨大的组织,那么它只是一个被聚光灯、高速相机捕捉到的一个小小切片。这个切片所暴露的自嗨式问题,仍在大大小小的组织深处,繁衍,吞噬。

本文首发于《南风窗》杂志2024年第11期,来源于南风窗旗下财经媒体盐财经

欢迎购买南风窗2024年第11期

县城的心跳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