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1516亿现金 雷军在2024活成真·霸总

   日期:2024-12-14     作者:jcm92       评论:0    移动:http://mip.riyuangf.com/mobile/news/7142.html
核心提示:回望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的2024年,你会觉得他仿佛拿到了爽文男主角的剧本。这一年,雷军的个人形象和小米公司的业绩全面开花,过

回望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的2024年,你会觉得他仿佛拿到了爽文男主角的剧本。

这一年,雷军的个人形象和小米公司的业绩全面开花,过去外界对小米“直男品牌”的刻板印象和质疑声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对于雷军个人而言,他考了赛照,学会了漂移,抖音粉丝数量也突破了3000万;对于小米公司而言,业务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造车新业务开局即爆火,小米SU7的交付量仅用230天就突破10万台,创造了新车企10万台最快下线纪录。而原有的智能手机业务也取得高端化突破,小米录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业绩:小米集团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现金储备高达1516亿元。

事实上,这一年中雷军也曾经历最困难的时刻。2024年3月28日,小米汽车发布之前,雷军和一众高管们内心十分忐忑,他们担心小米的汽车卖不出去,也还在犹豫到底该怎么定价。与之相伴的,还有外界众多的质疑:凭什么苹果10年没做成的事,小米3年能做成了?

最终,时间证明了一切。即便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高饱和竞争,作为跨界造车的新人,雷军还是冲出了重围,在红海中获得增量,并向汽车行业的最高殿堂——纽博格林北赛道(简称“纽北”)发起了冲击。小米SU7 Ultra原型车以6分46秒874的成绩成为全球最快四门车,在全球舞台上刷新了新能源汽车的中国速度。

面对质疑与成就,这一年中雷军最深切的感悟是:“只有认知突破,才能带来真正的成长。而认知的突破,首先是投身其中,把工作变成爱好。”因此,为了更了解一辆车的性能和驾驶体验,他亲自试驾了170多种车型。此外,他发现法拉利、保时捷之所以做得好,是因为创始人都是赛车手,懂车、爱车,于是他也决定去考赛照、学漂移。

雷军是在冰面上学的漂移,刚开始学的时候,很多人告诉他,学漂移非常难,中间失败不止一次两次,可能也不是十次八次,甚至会超过三十次、五十次。对此,雷军早有心理准备,但车外还有一群小米的员工在拿着手机拍照,这种情况下他难免暗自忐忑:“众目睽睽之下,如果漂失败了,会不会多少有点丢人。”

那天下午,在车手老师的指导下,雷军一遍遍地试,一次次失败,再一点点调整,直到夕阳落下天边擦黑,他才终于成功漂了三个整圈,真正学会了漂移。雷军告诉《中国企业家》学习漂移的经历让他意识到:“学习一项新的事物时,千万不能自尊心太强,只有不断地尝试,找到规律,突破认知,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学会。”

过去的一年里,雷军正是凭借着这种心态,完成了小米转型中的“三大不可能”命题:跨界造车、性价比做高端化以及出征纽北挑战世界巨头。

打破跨界造车的不可能

2024年11月13日,小米汽车工厂累计生产的第100000辆新车下线了。当天,雷军在微博发了一张自己在汽车工厂打地铺睡觉的照片,被网友解读为“躺赢了”。

雷军带领小米汽车团队完成了一项近乎不可能的任务,也创造了车企最快的纪录:小米SU7从上市到累计交付量破10万辆,只用了230天。10万辆汽车产能,是汽车行业新入局者们的一个分水岭。一组可参考的数据是,理想汽车为此花了708天,小鹏花了1034天,蔚来花了1046天。

如今雷军的云淡风轻和乘胜得意,背后是他穿越无数次风暴换来的。小米汽车从诞生起就面对无数的质疑,从入局时间、车型选择到市场定价再到量产产能,几乎每一步都是生死攸关的考验。

车型选择方面,当雷军决定做轿车时,外界看来,理想、蔚来最初选择的SUV才是正道,纯电轿车属于小众市场,并不被看好。但雷军坚持将小米SU7定位为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目标是媲美保时捷和特斯拉,打造一款好看、好开、智能、舒适、安全的移动智能空间。

小米SU7上市前两三个月,雷军邀请汽车业内的23位朋友办了一场小型沟通会,请大家出主意。结果让他万万没想到——绝大部分人不看好。大家认为,这车每个月能卖3000辆就要烧高香了。

市场定价方面,雷军既要平衡市场和消费者的期待,也要考虑公司的盈亏点,这让他和团队陷入纠结。小米SU7标准版最初定价为23.9万元,发布会前一天,高管们仍在考虑最终的定价。

后来,雷军提议:“我们也不要讨论22.9万元、24.9万元,我们比Model 3便宜(近)3万元,他们是前辈、全球标杆,而且关键是有很多特斯拉铁粉和马斯克铁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先降(近)3万元为敬。”最终,小米SU7标准版才定价21.59万元,并在上市27分钟后预订超过5万台。

工厂产能方面,每一个新进入汽车领域的企业,似乎都会经历一段艰难的产能爬坡岁月,尤其是那些跨界而来的挑战者。

对雷军而言,产能同样是一场挑战。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产能定多了担心卖不掉,定少了担心不够卖,用户还得等一两年,大家又骂我饥饿营销。”最初,很多人建议雷军年产能定为3万辆。

最终,雷军定的是76000辆。这意味着除去爬坡时间,月销要达到1万辆。而在纯电轿车领域,月销1万的只有特斯拉的Model 3。今年5月,小米汽车重新调整了交付目标:今年保底交付10万辆,力争12万辆。

小米汽车工厂的产能还在持续爬坡,11月18日,第10万辆车交付到了用户手中,在提前完成全年保底交付目标后,雷军再次将2024年全年小米汽车的交付量目标调整为13万辆。在此之前,该目标还是12万辆。

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汽车单季度营收逼近百亿元,毛利率达到17.1%,毛利率和特斯拉持平。面对质疑,雷军用自己的行动冲破了跨界造车的不可能桎梏。

打破性价比做高端的不可能

“高端是小米的必由之路,更是生死之战!”2023年8月,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雷军在其个人年度演讲上分享道。

他进一步解释,在这个时代和这个行业,已有苹果、三星、华为这些行业巨头,小米的发展非常困难,但只有做高端,才能倒逼小米在技术上寻求突破,赢得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从2020年小米10系列产品的发布,雷军率领小米开始探索高端化。小米10开售一分钟便创下2亿元销售额的纪录,并突破100万台销量,首战告捷。然而次年小米11却因出现重大质量瑕疵,销售与口碑遭遇重大挫折。紧接着,小米团队花很大力气做的小米12,虽首销5分钟突破18亿元,但最终成绩依旧不达预期。

在公司讨论会上,小米高管们曾爆发了史上最激烈争论:有人表示做高端太难了,我们能不能不做了?也有人质疑用小米品牌能做成高端吗?当时内部很多人都在向雷军建议,要重新设立一个品牌做高端,小米目前的品牌形象已经很难扭转。沮丧的情绪在小米的办公室蔓延。

那时,雷军心底憋着一口气,但面对客观的业绩表现,他只能安抚团队:“高端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保持长期的战略定力和持续的投入,坚决执行5年1000亿研发计划。”

从小米12S Ultra起,小米的高端化故事开始出现转机。如今,这场被雷军誉为“生死之战”的战役,在经历5年多探索后,终于初见曙光。

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历史上单季最好业绩:该季度小米总收入925亿元,同比增长30.5%。与此同时,该季度小米经调整净利润也达到63亿元,同比增长4.4%。更关键的是,在持续投入造车业务的情况下,小米的现金储备却不降反升,现金储备已达1516亿元创新高。

小米取得如此业绩的核心,便是因为雷军亲自抓的高端化战略初见成效:一方面,手机的平均售价(ASP)增加,从2023年第三季度每部手机997.0元增加10.6%至2024年第三季度每部1102.2元。此外,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高端智能手机市占率全面提升,中国大陆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20.1%,同比提升7.9%。中国大陆4000~5000元价位,小米市占率第一。

另一方面,随着小米汽车业务的破圈和拓展,笼络了一批新中产,客观地推动了小米手机的高端化进程。根据小米官方数据,小米SU7超56%用户为苹果用户,而今年10月底最新发布的小米澎湃OS2,同样高度兼容苹果生态。

2024年10月29日,小米SU7 Ultra量产版汽车正式发布,并开启预售,预售价格为81.49万元。如此定价,为小米品牌的高端上探做了全新的突破。虽然定价不菲,小米SU7 Ultra在预售开启后的10分钟内,预订量就突破了3680台。

除了向增量要增长,雷军也在激活小米的既有业务。小米旗下科技大家电业务,就正在成为新的增长曲线。小米的空调实现了全栈自研和关键技术的掌握,正全面加大对服务安装的投入,完善了行业首创的拆送装一体化。如今,小米空调的线上份额已跃升至中国第三。

“人车家全生态”的战略闭环,让小米形成了跨品类的互补性和全球市场互补性,去抵御不同品类产业周期和全球不同市场发展周期中的不确定因素。

至此,小米的品牌高端化,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打破征战“纽北”的不可能

自宣布造车后,雷军心中一直有一个向往的圣地——纽博格林北赛道。

纽北赛道位于德国科隆纽博格小镇,被誉为“绿色地狱”,以其极端的弯道、多变的气候条件和严苛的赛道条件著称,是全球汽车制造商展示其技术和驾驶体验的终极试炼场。纽北赛道也因其复杂的地形和高难度的挑战性,成为衡量车辆性能的重要标准。因此,许多车企选择在此进行极限测试,以验证和提升车辆的综合性能。

2024年10月,雷军正式向纽北发起冲击。然而,因为赛道天气状况不理想,几经推迟,最终在经历了“一波五折”之后,终于获得了唯一一次刷圈机会,小米SU7 Ultra原型车以6分46秒874的成绩成为全球最快四门车,打破了保时捷Taycan Turbo GT此前保持的7分07秒550的纪录。

就在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冲击纽北成绩出来,国旗在纽北飘扬的时刻,雷军更加坚信,“厚道的人,运气一定不会太差”。

于雷军而言,这不仅是一项成绩,更是与世界巨头们交手的机会。雷军既是特斯拉车主,也是保时捷车主。他认为这两个品牌,一个代表电车,一个代表跑车,都是汽车工业历史上的时代标杆,“当小米决定要造车时,肯定要和全球最好的车厂比,如果连比都不敢比,肯定做不好”。

造车之后的种种改变,让雷军更深刻地意识到,作为科技企业,必须要有敢于和顶级巨头掰手腕的勇气,才能成为硬核科技巨头。3年前,小米手机宣布对标苹果,产品和体验要全面向苹果看齐;如今,小米汽车再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在全世界最难的纽北赛道向保时捷发起挑战。

挑战巨头的核心底气,来自对底层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汽车方面,小米从核心三电系统、大压铸到自动驾驶,坚持全栈自研。雷军告诉团队绝对不走捷径,不收购、不代工,从核心技术做起,10倍投入。今年前9个月,小米汽车投资了约88亿元,其中大部分都是研发费用。

此外,雷军还在汽车、手机的制造全过程中广泛使用AI。截止到今年,小米拥有超过3000人的AI人才队伍。而小米汽车的大压铸自研泰坦合金配方,正是通过自研的AI仿真系统,从1016万种配方中甄选出来的。

2022年,雷军承诺未来5年将投入1000亿元做研发。2023年,小米经调净利润193亿元,当年研发投入超190亿元,相当于拿出一整年的净利润来做研发。2024年,小米预计集团研发投入将达到240亿元,2025年将超过300亿元。

如果你问雷军,打破跨界造车、高端化、征战纽北三大不可能的秘诀是什么?他的回答:“无它,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核心科技的投入。

 
标签: 小米 雷军 汽车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