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语文作文怎么写?看成都名师如何解题……

   日期:2024-11-02     作者: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mip.riyuangf.com/mobile/news/234.html
核心提示:  2024年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题出炉,今年四川高考语文使用全国甲卷,作文题目是: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

  2024年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题出炉,今年四川高考语文使用全国甲卷,作文题目是: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怎么写?看成都名师如何解题……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骨干教师,成都市优秀教师,成都市优秀班主任,成都市技术能手,金牛区优秀班主任,金牛工匠。

  本次甲卷作文试题选择了一个“相处”与“相遇”的写作方向。这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属于“有文可作”的贴合学生生活的话题。绝大多数考生第一次上高考战场,难免紧张、焦虑。贴合生活的作文试题可以很快让学生进入写作的沉静状态,有利于考生的正常发挥。不过作文试题提及常见现象,这又恰恰是学生写作的痛点,即涉及“有文好作”的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原文文句的前提——“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再看相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看解决办法——“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这三句话,由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最后一句话的“才有可能”四字比较有倾向性的指向了解决方式“坦诚交流”。同时也留给了考生其他的思考空间: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式?如果不采用坦诚交流的方式“迎来真正的相遇”的几率大不大?当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的时候,选择“坦诚交流”这种方式就必然涉及论证的“说好”与“写好”的问题。

  相处与真正的相遇,不愿表达与坦诚交流,坦诚交流与普通交流。这几组关键词或者短语提供了思辨的空间。

  从现代生活的环境来看,信息时代,人际交往的线下交流与线上交流方式很多,将“坦诚”放之各种交流,都会发现不坦诚、半坦诚、误导性甚至欺诈式的交流。孔子杏坛讲学的方式就很值得借鉴。孔子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于是,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纷纷“言其志”。师生之间,长幼有序,尚且坦诚相见,何况其他。网络时代的语境下,各种信息泥沙俱下,纷至沓来,坦诚少一分,信任则降一度。由学生生活到社会现象,由点到面,可以思考得更宽。

  从心理层面来看,正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人们似乎更愿意把自己丢在屏幕前,隐藏在网络中,以“虚拟”面貌出现,不少中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出现的现象就跟作文试题材料的“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情况是一致的。因此这次甲卷的作文试题也关注到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健康育人的指向。

  从国际国内形势来看,小到乡村,大到国家、星际。“坦诚交流”也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方略中,各个乡村推出本地具有特色的“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文旅商的“坦诚交流”,自然可以把“乡村的”变成“世界的”。“俄乌战争”“巴以冲突”,以及各种局部矛盾,均是在利益纷争的情况下,没有“坦诚”的结果。而中国促成沙特与伊朗的和解,用中国驻印尼的大使陆慷先生的话说:“沙特和伊朗复交,首先要归功于这两个国家自己,归功于沙伊两国人民致力于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地区稳定、穆斯林世界和谐以及发展中国家团结的诚意和努力。”还说:“中国能够发挥作用,缘于当事方的信任。”注意“诚意”与“信任”这两个关键词,成了连接中沙伊三国的纽带。嫦娥六号的月背采样,也是人类与星际的交流,在奔向星辰的过程中,我们也许一时还得不到回应,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一次的星际发现都是宇宙给予我们的信息反馈。

  从历史的纵深来看,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依然给了我们提供了“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而今这些构想,在”“坦诚交流”的前提下,正在改善不少地区的面貌。

  以上四个方面,是本人粗浅的想法,需要提醒的是,以上四个方面,学生在写作时候应该注意层层深入,后两个层面可以考虑为“引申”论证部分,即是“纵深”和“横广”的部分。

  立意思考:

  以诚相待,交流互鉴

  坦诚交流,鉴戒得失

  言心无惧,真知相遇

  金兰坦诚之交  君子坦荡之风

  成都七中(林荫校区)语文教研组组长,成都市高中学科教师研培专家组成员,四川省优秀教师。

  成长情境,德育融合

  全国甲卷的作文命题选择了学生熟悉的生活话题,抓住成长中的重要问题,体现了作文命题与德育融合的趋势。如何与不同的人交流是绝大多数学生在成长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因为有生活的基础,考生应该是有话可说的。

  当然,命题是有所指向的,命题中显然突出了坦诚交流的重要性。交流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沟通交流,信息互换并流动传播的过程。虽然交流与否在主观上可以选择,但事实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空气一般,处处都存在。在写作立意中可以偏重于考虑坦诚交流的必要性、重要性及交流对人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所起的作用等方面。

  成都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成都石室中学语文备课组长,高级教师。

  谈“自我禁言”与“坦诚交流”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题目更贴合考生的日常生活,考生都有话可说,话题够亲切、够友好。

  今年的高考作文材料由三句话组成,共两个层次。第一句为第一层,既开宗明义,又指出了探讨的话题所隶属的范畴——“学习与他人相处”。余下两句为第二层,进一步将问题聚焦于与他人相处的理想愿景——“迎来真正的相遇”,并顺势提及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即“自我禁言”与“坦诚交流”。

  正如命题者用“其实”“才有可能”等语词所明示的那样,后者才是我们应当学习的相处之道。因为,自我禁言本质上是被动妥协、是委曲求全,它所求得的仅仅是表面的和气,它必然脆弱,也必然短暂。因此,它与真正的相遇相去甚远。所以,材料的立意自然就应当是摒弃委曲求全式的自我禁言,力倡旨在坦诚交流中,迎来真正的相遇。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需要扣住“自我禁言”“坦诚交流”“真正相遇”三个关键词进行综合立意,并把重心放到“坦诚交流”与“真正相遇”的关系的论述上。对此,学生下笔容易,深入难。

  审题难度低、情境关联紧、写作空间大

  全国百佳语文教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天府名师”,四川省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成都市特级教师,成都市首批未来教育家学员,成都市委组织部教育系统“十大优秀人才”培养对象,成都市教育局教师和校(园)长培训评审专家组成员,成都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成都市家庭教育指导教师。

  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其寻常的话题、朴素的文字、简洁的表达,大大舒缓了考生的紧张心理。当然,在寻常、朴素、简洁的背后,依然有其鲜明的命题特点。

  其一,审题难度低。多年来的高考作文都在体现一个趋势,就是降低审题难度。比如2023年的作文题目,故事的力量、青少年自己的空间、一花独放不是春等等,以及此前的毕业前最后一节课、给高一新生写一封信等等,都没有在题目的理解上给学生设置障碍,而是将重心放在内容、角度、素材、立意等写作能力的考查上。今年的高考作文同样如此。“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这段话的理解并没有什么难度,核心词语就是“坦诚交流”“真正的相遇”。可以说,今年的高考作文,偏题跑题的概率应该是极小的。

  其二,情境关联紧。“无情境不命题”是高考命题的趋势,这里的“情境”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三种。今年的作文题目,和三类情境的关联都非常密切,可以说是三类情境的综合。首先,“学习与他人相处”,是每个人终其一生的必修课,不仅是学生,成年人也需要。其次,从个人体验情境而言,十七八岁的高中生,都有过与人相处、不愿表达、坦诚交流、真正的相遇的体会与经历;从社会生活情境而言,凡社会中人,也都离不开相处、表达、交流、相遇这些生活经历;从学科认知情境而言,“表达与交流”本身就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这一角度来讲,对这三种情境的紧密关联,也是高考命题一直坚持的“树人”与“育人”。

  其三,写作空间大。因为审题难度小、情境关联紧,由此也带来了这一题目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写作空间大。这一题目的开放性与自由度,决定了其写作的空间非常大。从文体来讲,记叙文、议论文、小说等均可。从角度来讲,可以写坦诚交流的意义价值,可以写如何进行坦诚交流,可以写坦诚交流带来的“真正的相遇”的经历,等等。从选材来讲,可以写个人生活中与同学、与家人、与朋友的交流与相遇,也可以写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相遇。甚至,还可以写虚拟的网络世界与真实的生活世界,如何以一种奇特的方式交流,从而迎来一种奇妙的相遇。这种开放性所带来的广阔的写作空间,恰恰能体现出学生在选材组材、思想立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体现出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所以,这一题目可以很好地避免宿构与套作,在自由的写作空间下考查出学生真实的写作能力。

  成都树德中学(宁夏街校区)高三语文备课组长,成都市优秀教师、四川省云教骨干教师。

  注重三句话三语境,才能实现层层清晰

  从命题思想来看,本次高考作文命题不同于以往的宏大叙事,聚焦学生的本真生活体验,力图通过作文命题导向引导学生我手写我深思、书我真情,在思想延展中融入积极全面的成长思考。这与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提倡的“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完全一致。

  从材料样态来看,为比较常规的观点陈述,三句话三语境,层层清晰:从“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的常规现象,到“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的矛盾冲突,再到“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的解决良方,学生结合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体验,会有比较充分的思考和创作空间,形成自己的认知。

  高三优秀语文老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多次获得四川省及成都市一、二等奖,参与研究省市级科研课题,担任各级示范课教师。

  “高分”关键在选材,考生需多关注社会热点 

  2024年高考甲卷的作文题目不仅是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其思想深度、逻辑思辨能力以及人文关怀精神的全面检验。

  题目中提到的“相处”、“冲突”和“坦诚交流”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际交往的多元景观。考生需要认识到,真正的相处之道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磨砺和实践,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如何在坦诚交流中实现真正的理解和接纳。

  在探讨“相处”时,考生需要深入思考相处的本质是什么,它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和谐共处,更是心灵上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但这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因此,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打破隔阂、建立信任,成为了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冲突”作为社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环,更是考验人们智慧和勇气的关键。冲突既可能带来痛苦和困扰,也可能成为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交关系深化的契机。考生需要认识到,冲突并非完全负面的存在,而是可以通过坦诚交流和理性协商来化解的。在冲突中,人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观,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人的想法和需求。

  “坦诚交流”则是化解冲突、建立和谐社交关系的重要基石。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因为害怕冲突而选择沉默或隐藏真实想法,但这种做法只会加剧隔阂和误解。真正的坦诚交流需要勇气、智慧和耐心,需要双方都能够放下防备、敞开心扉,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心灵的沟通和理解,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友谊。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成都十二中)语文教研组长,正高级教师,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成都市特级教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

  言简意明乾坤阔,缘小写大任君攀

  2024年四川高考语文作文题以高度贴合当下人们“社会参与”真实心境与现状的材料为引语,引导考生开展一场关于“与人相处”的联想与反思。整体而言,呈现出如下几个特征:

  一是命题简明,要言不烦。试题材料延续了去年的作文试题表征,精粹凝练,言简意明,短短三句话,题意全出,且直击要害。

  二是为时而作,观照现实。试题的“命意”直白,直揭我们所处时代堪忧的人际交往现实,明显寓寄了健康、和谐人际的愿景,凸显了时代之思。

  三是强调独见,考查素养。“与人相处”“坦诚交流”“真正相遇”三个关键词,看似旨意明了,但要做到不人云亦云,写出独见,须得有在关注现实的同时彰显自我深度思考的学科素养。

  试题解析

  今年四川高考语文作文试题,材料以人际相处为话题,并态度鲜明地提出了与人相处的应有原则——坦诚交流。而且明确指出了只有恪守该相处原则,才有收获“真正相遇”的可能。写作任务指令十分明确,要求考生以文题材料引发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材料很简练,由三个句子组成。

  第一句“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旗帜鲜明地强调了“与人相处”是人生必修课,任何人都不该也不能例外。“相处”是指“彼此生活在一起;彼此接触往来”,从这个解释来看,只要彼此之间有接触有交往,就算是“相处”了。既然如此,人与人之间就不可避免需要交流表达以实现相互沟通,但“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

  材料的第二句话明确指出,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有时出于担心言语不当激化矛盾甚至引发冲突,原本对某人某事有“自己的想法”却选择“不愿表达”。材料的情感倾向很明显,并不倡导这种明哲保身的与人相处之道,因为这是一种表面看利己利他,实则害己损他的做法。那么,“与人相处”的正确之道应该是什么呢?

  材料第三句话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坦诚交流”,如此才可能有“真正的相遇”。如此,题意就十分明了了:在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中,最好的相处之道,就是立足“己位”的同时顾及“他位”,大方而坦诚地与他人交流,以心换心,赢得他人地理解和信赖,从而构建起利己益人的生命环境

  写作导航

  从整体上看,2024四川高考作文题审题难度较低,不难发掘并提炼“与他人相处应坦诚交流”的核心观点。话题切中高中生真实生活和成长经历,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从区分度看,“立意”由小见大,“表达”由浅入深,可能是本次作文脱颖而出的关键。我们时常提醒学生,要反复问自己:“为什么会考这个作文题?它所追求的文化价值和育人价值究竟是什么?”越是看上去寻常、浅显的题目,越要作这样的叩问。

  从价值层面看,本次作文题与今年九省联考“交错带”以及2023年全国乙卷“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百花齐放才是春”在弘扬“开放”“包容”“真诚”“交融”等价值上有趋同性,投射着“大争之世”的时代与社会背景。不同的是,今年的题切口更小,聚焦“人与人之间相处”这一社会生活情境,一定程度干扰了对话题价值性展开纵深思考的通路,文章容易流于琐碎、浅表。

  考生如果能够注意到寻求“真正的相遇”在价值诠释上的空间,注意到解构”交流可能带来冲突”在价值思辨上的弹性,从而勾勒出“交流”“冲突”“相遇”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边界,拓展“真正的相遇”所承载的跨越时空的意涵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比如心灵的契合、精神的共鸣、文化的融通、文明的互鉴,进而有力地直击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因权衡、隐瞒、算计、争锋,压倒与被压倒,控制与被控制,所带给这个世界的遗憾、疏离和创伤,以一颗赤子之心唤醒那种久违的相见恨晚、心有戚戚、肝胆相照的美好,就能够将文章从浅表写向深入,从苍白写向深情。

  石室天府中学高三年级备课组长,成都市骨干教师,四川省群文阅读赛课一等奖。

  坦诚交流迎来真正相遇——戳中时代痛点的切己之思

  2024年全国甲卷作文贴合学生生活,以简短的材料导入作文主题,“其实”二字清晰地表达了命题人的价值倾向——相比起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坦诚交流才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由此可见,2024年全国甲卷作文审题难度不大,立意却有高下之别,究其根本,在于考生思维品质的高低——由“坦诚交流迎来真正相遇”触发的联想与思考。

  首先,“坦诚交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丰富的。坦诚”,从辞源学说, 坦是强调直,诚指真诚和真实。坦诚是指不隐瞒、不修饰本相与人、与己、与天地坦诚相见。因此,坦诚交流的内涵在于不回避、不隐瞒自己真实的想法。“真我”是坦诚交流的前提。“交流”之本义是江河之水汇合而流,在人际关系中引申为来往,相互传播。所以,“坦诚交流”的概念外延不仅包含人在交流中要表达自我之“真”,更意味着倾听与包容别人之“真”。而“真正的相遇”意味着处理矛盾,解决问题,达成共识。如果学生在写作时能够关联经典名篇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名句,并紧扣作文主题展开深度分析,文章无疑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内涵。

  高三语文教研组组长,成都市优秀教师。

  感性与理性相融,生活与成长并重

  2024年全国甲卷的作文,依然延续去年的作文命题特点,强化思辨,但在情境创设上,更加贴合生活,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辨。

  一、情理并重,唤醒自我

  此次作文命题涉及话题“人际交往”,对于考生而言,并不陌生,它唤醒了考生对当下生活的回顾与反思,有感性地抒发,也有理性地思考,很好彰显了高考作文“情理并重”的特点。考生要写好这个作文题目,除了要从生活中去体悟自己的人际交往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同时还要思考“冲突”的本质,即人的基本需求或价值观念无法得到实现而产生的诸如失望、愤怒等负面情绪或影响。正如心理学家弗洛姆所说:“人际冲突始于人类本身,而不是外部环境”,所以命题的指向实则是引导学生从自我的生活体验出发去思考。

  二、理性思辨,探求自我

  人与人的相处是可以从后天习得的,人际冲突解决也是有策略可探寻的。命题者在引语

  部分就已经表明了这样的观点,并且有意识地将两种处理方式展现出来,即“避让不语”与“坦诚对话”。考生不仅需要思考何为“坦诚对话”?如何“坦诚对话”?同时也要反向思考“所有的坦诚对话都能迎来美好的相遇”吗?通过反向论证,补充其命题的不足,在严密的逻辑推论中,升华自己的观点,探寻“坦诚对话”在人生成长中的重要意义。

  三、价值升华,塑造自我

  成都市温江区新世纪光华学校

  四川省首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首批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成都市首批市级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全国中小学科研兴校先进工作者,成都市学科带头人,全国“教改新星”。

  关键是讲与人相处

  今年四川高考作文材料中的这句话(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关键是讲与人相处,核心是主张我们要表达,要交流。

  那么,怎么写呢?一般意义上的泛泛而谈,可能没有亮点。我们要考虑这个话题提出的缘由,那就是当今很多人不愿意交流,怕麻烦、怕尴尬、怕起冲突。但我们要知道,回避不是办法,鸵鸟政策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要直面他人,学习与人相处,不要成为“社恐”,更不要成为自我封闭、拒绝交流的孤独者。

  明白了话题背景,我们写作方向也就明确了。具体写作中,要分析现今人们相处困难的原因。现在很多人,过于重视个人感受,交流中自说自话,不顾他人感受,也不愿协同思想、情感,自然就难沟通。而因为这些原因,在交流中,会产生各种冲突,导致人们更不愿意交流。当然,今天,社会竞争大,人与人之间利益冲突多,关系也比较复杂,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至于独生子女成长环境所造成的个人主义,自我为上,则加剧了这种表现。于是,情况愈演愈烈,孤独、封闭比比皆是。推而广之,还衍生出很多很多的社会问题。

  找到原因,看到这种现象的危害,自然要提出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坦诚交流,积极沟通,双向奔赴。至于处事的原则、沟通的技巧、产生的效益,都可以融入其中,以让人从中获得一些教益。

  天立教育旗舰校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哈尔滨市教研优秀展示课,黑龙江省培训优秀示范课,语文报杯、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优秀辅导教师,2019级“作文训练营”“语文培优班”主讲教师,参与2020年高考作文阅卷。

  审题上一脉相承,写法借鉴新高考

  一、审题立意的一脉相承

  这道题的审题大方向并不难,切中真实的生活情境,主题也从前几年的宏大叙事转向了对个人的探讨。

  与2020年全国甲卷作文——“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演讲稿一脉相承,讨论的都是个体之间相处的方法模式。稍有不同的是,2020年全国甲卷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2024年全国甲卷则指向微观个体,同时也是放在“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人与人要相逢”的背景下,强调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所以,“协作共赢”应运而生”“良性社交”迫在眉睫。

  2、写作话题:真实的生活社交问题——“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面对真实问题,出题人给出了两种解决方式:一、不表达自己的想法,好处是可能会避免冲突,弊端则是会将人们的距离拉远,形成社交隔膜、社会冷漠;二、坦诚交流,好处是省去了“猜心”,可以更加高效、彻底地深度沟通,推进思想交流,缩短内心距离,甚至增强社会温情。而缺点是可能会有冲突。在两种选择中,“有时……其实……”做出了明显的价值取向引导:坦诚沟通。同时,以结果“迎来真正的相遇”为导向推知,坦诚交流才是本题的唯一立意核心。所以看似当下火热的“二元”思辨,实则“一元”。

  综上,在对试题进行要素解构后,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审题核心句:

  “在人与人普遍联系、必然联系的背景下(背景),我们(主体)应该坦诚交流(行为),共创和谐社会(或和谐世界)(结果)”

  比对2020年全国甲卷的审题核心句: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背景),中国青年与世界青年(主体)应该团结合作、互助前行(行为),共创世界未来。(结果)”

  可见,2024年全国甲卷作文题的审题并未给考生设置太多困难。如果能把握住“背景”“行为”“结果”这三个要素形成逻辑链条,相信可以得到很高的分数。如果围绕一到两个要素写深写广,无论是经典的“是-为-怎”“正-反-做”还是创新写法,也会有不错的收获。

  至于由“宏大叙事”到“个体叙事”的变化,不只在2024年全国甲卷中有体现。新课标Ⅰ卷提及“我们”的问题、新课标Ⅱ卷提及“我们每个人”不断抵达未知之境,都要求考生少说空话套话远话,关注身边真实的生活。

  二、写作任务的限制与开放

  1、内容的限制

  写作必须围绕核心词“坦诚交流”展开,如换成“坦率做人”“真诚”“诚信”,将会有偏题的可能。

  在“坦诚交流”的限度上,不建议过度进行“有些事情需要有所保留”这样的表达。虽然是为了体现观点的客观与辩证,但用墨太多,会有悖于原题的倾向。建议只用一句“诚然,那些牵扯国家核心利益的事情我们自当高度保密,但在推动社会发展、促进共同进步的事情上我们还应坦诚交流”,既保证了观点的严谨,又将重心落回正路。

  2、内容的开放——“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联想”,由此及彼,只要与“坦诚交流”相关即可。如“代际沟通中的身份壁垒”“学术研讨时的求同存异”“用坦诚交流与合作消解零和博弈,实现共同发展”等话题都可以作为探讨内容。同时,也可以从“崇尚真我表达,拒绝讨好型人格”角度,指出“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心理的问题所在,用“坦诚交流”这味药,治愈青少年社交过程中出现的“封闭型人格”“讨好型人格”。

  3、文体的开放——“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提及“思考”,似乎我们都只倾向于写议论文。实际上,全国卷历来都没有“一定要写议论文”的限定(仅在2019、2020年进行了发言稿、主持词、信、演讲稿等应用类写作),而是要求“写一篇文章”,完成写作任务即可。故而,能写出“突破内心屏障,坦诚与人交流”的真情实感的记叙文,相信也是让阅卷室内早已“审美疲劳”的阅卷者眼前一亮的文字。当然,文体的开放不代表可以文体杂糅,记叙文就要生动形象有起伏,议论文就是要思辨严谨有说服力。

  三、辞旧迎新,新高考指导老高考

  今年是四川省考高考最后一年,作文的复习备考上应有“迎新”的意识。笔者始终坚持两个观点:一、文章合为时而著;二、新高考的作文试题要求是旧高考的写作追求。前者毋庸多提,后者拉动“内卷”。

  1、情境比对

  多年前的试题,情境是“创设”出的——“假如”你是;现在的试题,情境是真实的,是身边正在发生的。

  新高考,真实的情境是具体的事件;

  老高考,真实的情境是宽泛的任务。

  无论古代现代,无论东南西北,“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似乎是个不变的真理,“坦诚交流”似乎是个永恒的正确。

  而新高考更加重视在新时代下出现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时人不一定有定论,都是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

  那么在面对老高考的试题中,如果能将观点置于新时代、新发展、新问题、新问题的情境下进行表达,自然会成为更有针对性,更具现实价值的好文章,必定能多斩获更多的分数。

  2、话题比对

  全国甲卷,明确的话题指向,考生几乎没有跑题或者观点有误的可能;

  新课标Ⅰ卷,只是抛出话题,需要考生自己思考回答,并从多个角度进行描述——已有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由于已有的问题被迅速解决,各领域的发展是否会推动新问题的出现?那么“问题”的多少似乎要多维评价。

  受互联网的开放性、人工智能的不稳定性以及人工智能表达的不确定性影响,我们获得的答案是否互斥?是否真的能够解决问题?对信息的辨析选择是否会产生新的问题?问题的种类更加复杂。

  诸如此类,都是考生需要在考场上即时思考,清晰表达的内容,对考生的思维缜密程度、思想宽度、对问题细节的感知和把握都有更高的要求。

  新课标Ⅱ卷,只是抛出“事件总结”,将“我们每个人都在抵达未知之境”交由考生放开联想。既要写出“我们”的真实性,又要写出“每个人都”的普遍性,那么对“未知之境”的内涵多样表达,便是考生在考场上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不只2024年,五年来的新高考作文题开放性更强,似乎有很多可说的;同样也要求考生必须多维思考、多面表达,不然将会味同嚼蜡。今年的考生若是能够借鉴往年新高考的考察要求撰写全国甲卷作文题,想必会增光添彩。2025年后四川省将全面进入新高考,笔者对未来考生有以下四点建议:

  ①关注现实生活,在日益更新的时事热点问题中明确应持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思考时间带来的方法论指导;

  ②提升思维广度,对问题要习惯进行因果溯源的纵向思考、由此及彼类比其他的横向思考、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过犹不及辩证思考,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③摒弃空话套话,跳出写作模板的窠臼,突破传统话题作文的限制,就事论事有针对性地表达;

  ④学以致用,思以致用。面对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全面分析后一定要思考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面对文章倡导的观念,也一定要想到在现实中应用的实际方法。这需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从实践获取知识,并把“纸上得来”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你觉得今年作文好写吗?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