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抑郁症焦虑症,都是真正的疾病,不是心理问题,和抑郁情绪是完全不同的

   日期:2024-11-07     作者: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mip.riyuangf.com/mobile/news/1149.html
核心提示:本文从多个角度讲解药物在抑郁症和焦虑症治疗中的作用【1】治疗方法:吃药在抑郁症的治疗中也承担着某种污名化,很多人宁愿硬扛

本文从多个角度讲解药物在抑郁症和焦虑症治疗中的作用

药物治疗:抑郁症焦虑症,都是真正的疾病,不是心理问题,和抑郁情绪是完全不同的

【1】治疗方法:吃药在抑郁症的治疗中也承担着某种污名化,很多人宁愿硬扛也不愿意吃药,有的人一旦知道身边有人吃抗抑郁或者精神类药品,就会觉得他们是异类,这一切看法,其实都很落后,需要改观

【2】理解药物治疗:于服药,我很喜欢向患者做一个比喻。有时候生活就像跑步,药物就像一个雇来的帮手。

【3】配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是必要时候的必要手段,是给神经重新搭桥的。但是,你修好桥之后会运什么东西过桥,还是需要调整心理状态的。!!所以,很多治疗抑郁症的医生都会说,对于严重抑郁症的患者,药物治疗之后半年多的时间是远比服药之前更加危险的!!

【4】药物治疗患者故事:有了劳拉之后,自己开始能够更加放松下来。比如开会做报告的时候,不会再担心自己中途讲着讲着出现惊恐发作,或是高速开着开着出现惊恐发作。

【5】去医院看病过程:选好医院,网上挂号(注意用患者信息注册挂号),精神科---抑郁症专家号。最好挂早上的的。挂号费50~80元

【6】运动: 跑步是抑郁症和焦虑症公认的缓解剂,对我也确实很有帮助。跑完步,做做伸展运动,冲个热水澡,我会感到很放松,就像抑郁症和焦虑症在缓慢地蒸发,感觉妙极了

【7】其他方法:饮食疗法,练习瑜伽,正念冥想,攀岩

【8】药物治疗的历史: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

【9】关于停药:我们总觉得是大夫在敷衍我们,尤其是吃了俩星期,觉得药没用,就自行停了药,再也不回去。但实际上,大夫往往先给患者开常用的药物(SSRI,它包含大多数人们常见的缺失的递质)。如果1个月后无效,大夫才知道你缺的不是这个,我们换一种试一试。

【文章非原创,采集自网络】

 

 

【1】治疗方法

抑郁症的病因有生理因素、遗传因素,还有社会环境因素等,主要表现是情绪的消沉,也就是不高兴、不开心,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首先,去做诊断。这里需要区分一下“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医生”的区别。精神科大夫有系统的医学训练背景,拥有精神科诊断权和药物处方权。所以当你怀疑自己或身边的朋友患有抑郁症,你要去当地的精神科(抑郁门诊)去做诊断、拿医嘱。心理咨询师拥有心理学背景,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咨询训练,无诊断权和药物处方权。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当需要配合心理咨询时,你要寻找心理咨询师进行(中长期)咨询。

 

其次,吃药。百忧解和帕罗西汀这些抗抑郁的药物副作用相对小,很多抑郁症患者不愿意吃药,在他们看来,一吃药就等于承认自己真的病了,垮了。

 

吃药在抑郁症的治疗中也承担着某种污名化,很多人宁愿硬扛也不愿意吃药,有的人一旦知道身边有人吃抗抑郁或者精神类药品,就会觉得他们是异类,这一切看法,其实都很落后,需要改观。不过,抗抑郁的药物务必要先去找精神科的医生诊断了之后才可以吃,务必遵医嘱,而且务必不能觉得自己貌似好了,就随意停药。一切听医生的,另外吃药的时候会有一些副作用,也需要提前注意。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发病原因,在你看来都是可信的,或者是可以理解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承受阙值,你觉得是小事,在别人那里,或许就是大事,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对于他们的痛苦多一点想象,多去包容。

 

第二,相比指责,如果我们容易误会自己有指责的权利的话,比指责更重要的是闭嘴接受。他们的病,错的不是他们,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接受是最好的态度,然后去寻求治疗。过分关注,过分逃避,或者避而不谈,三缄其口,都可能是对患者的第二次伤害。不管是我们还是患病的他们,最需要的,是一颗平常心,是怀着平常心应有的理解和同

 

 

【2】理解药物治疗

常见的一些精神科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都是真正的疾病,而不是心理问题。注意心理问题只是“问题”,而上述这些是“疾病”。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抑郁是一种经常会有的状态,但达到疾病还需要更多生理的标准,并不是你跑了三千米喘不上气就叫呼吸困难,也并不是你最近分手不开心考试压力大就叫抑郁症。

 

我们的身体都是按照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神经电生理的法则运转的,即使是微妙的感情、伟大的创作,也是在各种神经递质,各种多巴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等等精心配比相互作用下诞生的,感性和奇迹是极少数一闪而过的火花,理性和数据才是大多数殊途同归的必然。所以当正规的、明确的诊断告诉你,你有上述疾病,也就是告诉你脑内的特定物质含量和功能出了问题,导致你调节自己情绪、控制自己思维的能力减弱了。

 

是真正的生理上的病,不是自己扛着就一定能康复的,就像侏儒症之于个子偏矮一样,不是邻居大妈告诉你“喝牛奶就能长高的”那种情况。况且吃药也不影响你自我修炼变得强大,治疗侏儒症也不影响你每天喝牛奶。所以,生病就治,开药就吃,不丢人。

 

于服药,我很喜欢向患者做一个比喻。有时候生活就像跑步,药物就像一个雇来的帮手。你受到疾病折磨的时候,就是你状态堪忧跑步难以为继的时候,有的人直接放弃停了下来,有的人选择强打精神死磕到底,其中一部分真的磕死了自己,另一部分坚持过了难关状态有所恢复,但是本该有的沿途美景全都变成苦难的回忆,而有的人则选择雇人助自己一臂之力,虽然可能被对方握疼了手、踩掉了鞋,但却能边看一部分的美景边超越那些挣扎死磕的人。

 

再之后,有的人在帮助下很快忘了自己刚才的疲惫,误以为现在的速度都是自己的功劳,自信满满让帮手放手,结果再次陷入疲惫,这就是复发,而还有一部分人在帮手长时间协助下彻底满血复活,之后才离开帮手独立轻松上路。当然要说经济问题的话,有钱人可以雇一个年轻貌美身材火辣的健身女教练,但即使没钱的人也能雇一个五大三粗会捏疼你手的糙汉,捏手归捏手,带你跑步还是没问题的嘛。

 

抑郁症需要打针吃药,需要生理治疗。所以科学家们就研制出药物来,或是刺激大脑中神经递质的产生,或是抑制大脑对于神经递质的吸收。总之,增加大脑中神经递质的水平,以让抑郁症患者能够重新拥有感受快乐的能力(比如说:百忧解和帕罗西汀这些抗抑郁药物是被认为提高血清素水平的,以此来强化神经细胞之间的信号水平——就像在两者之间加了一个扩音器)。你看,这跟你摔断了腿,你会去吃药、打石膏一样。抑郁症也需要生理上的治疗。

 

要坚持服药一个月以上。抑郁症的药物往往需要四周以上的时间才能起效。整整四周的时间,药物不能改变你的情绪,它能使你身体更有力量,更有精神,却不能使你灰色的世界变的明亮。所以很多来访者会说,医生开了药,我也吃了,吃了两周呢,没用,我就不吃了。这期间一定要注意,由于情绪没有改变,但身体有力量,会增加自杀风险,因此要遵医嘱,住院或24小时监护。

 

要定期复诊。前面说了,药物是为了补充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但是因为我们大脑中的神经递质不止一种,现在的科学研究并不能识别不同的抑郁症来访者,究竟缺少的是哪一种递质。所以一般精神科大夫都会跟来访者说,你先回去试试这个药,过一个月要来复诊。

 

【3】配合心理治疗

不同的研究都发现,有些人群对药物的反应更好,而有些人对心理治疗的反应更好。药物和心理治疗在治疗中也起着不同的作用。而抑郁症本身是个复发率高的疾病,当药物治疗配合心理咨询一起来做的时候,能够有效地延长抑郁症复发的间隔时间。这也和一切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大方向一致:你要寻求精神科医生的诊断和药物治疗,亦要配合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

 

精神科大夫和心理咨询师的区别:精神科大夫:有系统的医学训练背景。拥有精神科诊断权和药物处方权。所以当你怀疑自己或身边的朋友患有抑郁症,你要去当地的精神科(抑郁门诊)去做诊断、拿医嘱。

 

理咨询师:心理学背景,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咨询训练。无诊断权和药物处方权。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当需要配合心理咨询时,你要寻找心理咨询师进行(中长期)咨询。所以,当你或者朋友出现“抑郁症”的风险时,请尽可能帮助自己或朋友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先去精神科接受诊断和药物建议,再视情况寻找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求助或给予陪伴,并做危机识别。

 

抑郁症也包括很多心理问题,所以,心病还需心药医。除了解决产生忧郁的直接诱因之外,还需要认识并改变你自己的负面思维定势(比如,完美主义、习惯性悲观、喜欢跟别人比较、好胜心过强、缺乏自信等)。

 

有些负面思维可能跟你过往的经历有关,也许你的记忆已经模糊,但是过往经历的感受还在,正视面对过去的经历,对于建立正面积极的思维习惯有帮助。但是,因为长期压抑的结果,也许,当你想要寻求改变的时候,已经被长期压抑麻木的神经却仍是不愿意正常工作的,这也就是药物治疗的用处了。所以,并非是器质病变,而是该有的神经物质不够了,不该有的太多了。

 

这也意味着,药物治疗是必要时候的必要手段,是给神经重新搭桥的。但是,你修好桥之后会运什么东西过桥,还是需要调整心理状态的。!!所以,很多治疗抑郁症的医生都会说,对于严重抑郁症的患者,药物治疗之后半年多的时间是远比服药之前更加危险的!!

 

因为错误的悲观思维还没改变,仍会受负面情绪刺激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但是,不同于服药前的无力感,药物治疗中的患者会有更多的行动力,也就更有可能实践轻生行为。

 

 

【4】焦虑症患者药物治疗故事

去学校心理咨询诊断后知道,我是属于中度焦虑症,并伴有轻微的抑郁。接下来医生对我进行了两方面的治疗。一个是心理治疗,主要目的是让病人认识自己的疾病。这个部分医生会说明什么是焦虑症,它有哪些生理和心理的临床反应。只有在认识清楚了自己的病症后,焦虑症才会逐渐的好转。这是因为跟其他单纯的生理性疾病相比,焦虑症还有很大部分的心理诱因。如果不能让病人自己认识清楚自己的情况,单靠外界的药物是很难痊愈的。

 

除了心理治疗,医生还对我进行了认知行为疗法,也就是通过改变对于自己病症和情绪的自动化想法以及随之而来的习惯性不良行为,达到有效地治疗焦虑和抑郁的目的。认知方面,最重要的就是接受两个字了。焦虑和抑郁,是我们人的一部分,是不可能完全没有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的。只有当接受了,真正的接受了作为人的本来就会有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它们才会自然的一点一点的降低。关于这点,在《精神焦虑的自救》这本书中有很好的说明。另外,我还推荐张怡筠心理医生的一个音频节目,叫做如何快速甩掉职场压力,她里面讲了焦虑产生的原因,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焦虑,我从中也很受益。

 

之后医生给我开了两种药,一种药是lorazepam,中文叫劳拉西泮。这种药通过快速的阻断大脑内的应激反应受体,可以使病人快速的镇静下来,对于焦虑症治疗起着快速的作用。我第一次服用这个药十五分钟后就感觉到了很大的不同,全身的肌肉都放松了下来,整个人的感觉也轻松了非常多。医生开的第二个药是SSRI类药物,也就是selective serotone receptor inhibitor药物,这是治疗抑郁的一线药物。相比于劳拉,SSRI药物往往需要4~6周时间才开始起效。这是一种非常安全的药物,长期服药也不会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

 

有了劳拉之后,自己开始能够更加放松下来。比如开会做报告的时候,不会再担心自己中途讲着讲着出现惊恐发作,或是高速开着开着出现惊恐发作。并且,劳拉带来的放松让我能够有精力集中学习焦虑症治疗方法,更重要的,有精力在生活中不断尝试这些方法,对我有效的,我就将其切实的变为我生活的习惯。之后我面对生活中的日常任务能够越来越放松下来,也逐渐重新建立起了自信。

 

服用精神类药物,跟普通的处方药物实际上没什么区别,这些药物都是经过了长期的临床试验才能够上市来使用的,短期的服用,对于缓解病情,会有积极的作用,只要你正确的使用了它们,而不是从今往后都依赖它们,它们的积极效用就会大于负面效用。这就像治疗癌症的药物,除了杀死癌症细胞之外,也会带着杀死一些正常的的细胞,但是总体来说好处还是大于坏处的,所以请症状比较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的人不要一味的拒绝使用药物的帮助。

 

另外很重要的,我逐渐认识到,身体的感受,实际上是走在大脑的思考前面的。如果说思考是意识,那么身体感受就是潜意识。身体长期不锻炼,没有受到应有的细心照顾,那么潜意识里面就会开始变得脆弱,抗压能力下降,导致有些人很容易出现焦虑症状,或者惊恐发作。

 

开始系统性的锻炼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好的营养,以及充足的休息,是从焦虑症中恢复过来的最重要的方法。当你的身体强壮了,感觉有精力了,想要惊恐发作都是一个难事。所以,你需要做的,是学会倾听自己的身体感受,经常性的运动,让身体舒服起来,逐渐强壮起来,这样,意识中的抗压抗焦虑抗抑郁能力也会非常大的提高了。

 

1.看病吃药

不要跟我学习自医,因为很浪费时间,我花了太多不必要的时间去克服这个问题,耽误了很多事情。一定去医院诊断,不要自己瞎治瞎猜,确认情况轻重以后,再看自助建议。医生的辅助治疗是必要的,同时也要自己努力克服。

2.适当锻炼,增加社交

不建议过度健身,建议报个瑜伽班,瑜伽运动量而且很多体式有助于舒展身体,有助于冥想,睡眠,内省,同时还可以增加社交。

 

我的建议如下:

1. 首先你得告诉你自己,你确实得了个叫惊恐症的玩意儿,然后去查查资料,了解了解它。

2. 了解它之后,你就知道了,这玩儿死不了人,别整天担心自己死,并且这毛病可以治好,只是需要点时间,就先和它做个朋友。

3. 它要来就来,它要走就走,他爱干啥干啥,我还干我该干的事。

4. 循序渐进地进行持续的体育锻炼,慢跑是最好的选择。喜爱别的运动也都行,动起来,别老坐在那儿等发作。

5. 能不吃药尽量不要吃药,虽然现在很多药物安全性较高,但是毕竟是有副作用的,这种惊恐症来源于体内,也就能在体内自行消化掉。当然如果症状严重,医生要求你服药,你就得好好吃。吃足疗程。

6. 多培养点兴趣爱好,让自己充实起来,每天很充实,它也就没时间钻进来了。

7. 做人做事都换种方式,放宽心,放下压力,失败了又咋样,做错了又咋样,没事儿。

8. 多和人交流,其实把惊恐症这事儿和别人开始说起的那一刻,我就感觉到,我慢慢地开始恢复了。别憋着,让更多的人来帮助你,没啥不好意思的。

9. 别以为看完我这帖子里就能立刻好了,朋友嘛,总得处一段时间,它爱啥时候好啥时候好,告诉自己,从现在开始,它爱咋地咋滴,我就一旁看着呗。

 

 

【5】去医院看病过程 医院选择:各省省会城市著名的大医院。以江苏省为例,南京市脑科医院治疗抑郁症最为专业。(各省医院网上就均可以查到,警惕广告、莆田、医托!去普通医院问询或者托靠谱熟人打听本省最权威的精神科医院均可医院越正规,收费越透明,治病成本越低!)

①选好医院,网上挂号(注意用患者信息注册挂号),精神科---抑郁症专家号。最好挂早上的的。挂号费50~80元(网上挂号不需要交钱,预约好了当日在医院挂号窗口交)。<挂号费:80元> ②按火车硬座来算,从所住城市去省会一般200元足矣。<往返车费:400元> ③预订医院附近的宾馆,下火车即去宾馆安歇。订一个晚上即可,第二天一大早退房,去医院排队取号看病。<住宿费200元> ④第一次去治疗,医生为了了解的你的情况,会和你进行一些交流,你可以把你的疑虑,想说的话,想倾诉的,一股脑儿都对医生说。第一次治疗医生一般会很有耐心,你可以提前准备,把想交流的都记下来,防止临时紧张记不住。

 

然后,医生会让你做一个专业的抑郁测试,就是做很多题目来判定你的抑郁、焦虑等各种症状的程度。测试比较坑,就是答题、填问卷,显然没什么成本,收费蛮高,一般在300左右。但是强烈建议你如实答题,这样医生才能比较全面、量化的了解你目前的状况,他才能进行下一步针对性的给你开出治疗方案。

患者自述:至于去医院看。流程是做一套简单的身体检查,和几张电子表。医院人很多,医生很忙,没那么多时间听完你的话。我遇到的三位医生都很着急赶我走。之后知道我有过自杀,二话不说要我交两万块住院。这还是帝都有名气的医院。普通门诊还是算了吧,在我看来就是不负责任。如果我死了,死前我会详细写一下在某医院的全部过程的。至于专家号,可以去感受一下。心理诊所的话,如果你能接受一遍遍把心挖开搅一搅,随便去。上海那些有名的。

 

如果你还有想做的事情,就努力活下去。

把你最痛苦的事情写下来,或者录音。

搞清楚到底是什么让你失眠,或者情绪低落。

是什么让你一想到就想哭。

跟你最好的朋友聊天,说出来。

如果这个人比较大大咧咧的,那还是算了,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不一定完全了解你。

因为抑郁的人,往往口是心非。

告诉你的父母。

你自己是不可能对抗抑郁的。你会需要父母协助你改变周围的环境。

一定要脱离让你陷入抑郁的环境,至少一两个月。

找找自身原因,改变一些不好的习惯。

听鸡汤是没有用的,因为你总会有一百句OS反驳回去。

你只能靠你自己好起来,只要你还有一点想好起来的想法。

沟通很难,但是一定要沟通。

 

【6】运动

据统计,全球抑郁症发病率已达11%,即每10个人中,就有1个可能是抑郁症患者。在中国,抑郁症人群已高达9000万,近20年更是以8-10倍之势增长。英国畅销书作家马特海格,24岁那年就被诊断为抑郁症,正是通过跑步,让他走出了焦虑和抑郁。

 

在马特海格写的《活下去的理由》这本书里有这么一段话,“跑步是抑郁症和焦虑症公认的缓解剂,对我也确实很有帮助。跑完步,做做伸展运动,冲个热水澡,我会感到很放松,就像抑郁症和焦虑症在缓慢地蒸发,感觉妙极了。”跑步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使觉多的人减少睡眠,也可以是失眠的人改善睡眠。每天最好能运动到出汗,对缓解抑郁症非常有效。

 

关于运动,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乐在其中:

锻炼的动机至关重要,如果你把锻炼变成每日必须跨越的障碍,你可能很快就坚持不下去了。运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乐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节奏

 

如果你喜欢健身房,就可以去健身房挥洒汗水。如果你不喜欢去健身房,每天步行40分钟甚至20分钟都是有帮助的。除了多走路,骑自行车、瑜伽、跑步——任何有规律的体育活动都可以。

 

2融入生活:

如果说“你必须锻炼”,会过度强调锻炼的必要性,人们往往会感到压力,久而久之,会把它当成一项艰巨的任务。但运动不应该是这样的。你应该试着把它融入你每天的生活中,就像你每天都会去刷牙和穿衣服一样。

 

你可以通过给自己奖励督促自己运动,比如当你走完一天的10000步时,奖励自己一个小礼物。可以让你信任的家人、朋友或帮助你保持运动习惯和伴侣一起锻炼也能提高你的运动动力

 

每周必要的三次运动是必不可少的,每次运动维持在两个小时以上,保证每次都出汗。而最好的运动,我说过很多次了,首选是慢跑。慢跑在急性期就应该开始逼迫自己去行动了,让这个慢跑有氧运动伴随自己一生,那是最好不过了,千万别放弃运动,因为它不仅仅辅助疗愈抑郁症,对于生命的健康更是起着巨大的作用。

 

不出意外,患者若在平静的恢复期里,遵守用药的科学管理(足量服用,不停服不漏服)配合运动以及心理治疗,九个月或者一年后,就能回归到一个正常期,这个时间是加上急性期的总时间,也就是说,患者经过系统地治疗,即:药物治疗、自救跑步、心理治疗,在饮食上注重营养清淡,杜绝恶习以及不良嗜好,初次发病的患者,都能在九个月后或者一年后,恢复到一个正常人的状态,那时的你,可能已经恢复健康的八九成了;那时的你,已经不再受抑郁症的困扰了,药物也停了,你也终于找回了自己。

 

【7】其他方法

修复你的肠胃

嵌入我们肠壁的是一个复杂的肠神经系统,由大约1亿个神经元组成,通常被称为我们的第二大脑。事实上,我们肠道中的神经细胞制造了我们身体80%到90%的血清素。还有很多的细菌聚集在我们的肠道里,大量的研究表明,这些细菌群会影响我们的情绪。抑郁症患者长期患有胃肠道疾病,却可能从未将其同抑郁症联系起来。清理肠道很重要,食用大蒜、洋葱、洋蓟、韭菜,以及益生菌食品,如活性培养酸奶、开菲尔、泡菜和发酵食品。最好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

 

练习瑜伽

任何一种锻炼或运动都能提升你的情绪(提高我们大脑的多巴胺水平,提供内啡肽)。但瑜伽比其他锻炼更有效,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抑郁了几十年或患有肾上腺疲劳等压力相关疾病的人。与其他有氧运动(如跑步或CrossFit健身训练)不同的是,瑜伽能提高皮质醇水平,降低这种对维持体内平衡和调节免疫反应、血糖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至关重要的应激激素的水平。一些研究表明,瑜伽是治疗抑郁和焦虑的有效方法。

 

攀岩

攀岩对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反刍思维格外有效。反刍性思维是抑郁症的一个典型症状,患者常常会在头脑中反复想一些负面的想法,导致自己深陷负面情绪出不来。因为攀岩的时候需要全神贯注,保证自己不掉下去,所以人没有太多时间胡思乱想,自然就中断了抑郁中的反刍思维。攀岩还可以提升自我效能感,促进社交,这两者都是抑郁症患者非常缺乏的

 

冥想

这个我非常推荐。刚开始也觉得没什么效果,但是我每天坚持练习一个小音频,一直持续了一年的样子。就在这段时间,我才突然发现,我入睡变得很快,基本上三五分钟就能完全让大脑放松下来进入睡眠。

 

专注在任何一件日常的事情上面。吃饭,就是专注的吃饭,体会每一粒米的香甜;刷牙就是刷牙,感受牙膏的味道和在嘴里的泡沫;没事干的时候,当发现自己的思维又开始动了,飘了,就强迫停下来,看风景,感受微风什么的。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非常痛苦。因为人已经习惯了思维乱跑,而且习惯了痛苦的状态,无法专注。

 

控制思维非常难,常常自己发现早就不知道想了多久类似”我怎么这么痛苦“”我为什么活着“”未来在哪里“之类的事情之后,才能惊醒并且强制性的关注另一件当时在做的事情上面。

 

另外,就是每天打坐。打坐的时候就是强迫自己的思维休息。人什么都不干的时候,想的太多。所以哪怕就坐两分钟,都累的满头大汗。但是哪怕就每天思维休息两分钟,都能特别有效。所以就那么两分钟,强迫自己放空,思维停止,什么都不想。

 

 

【8】药物治疗的历史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大量使用hydrazine(联氨)用于火箭燃料,二战结束后,大量的库存以低廉的价格流入化学实验室和制药厂。研究者尝试对Iproniazid进行临床研究,发现服用该药物的病人,胃口变好、体重增加、睡眠质量改善、变得更有活力、更愿意社交,有些病人甚至在医院里住了一段时间后,感觉极好,要求离院回家。接下来,好几位医生和科学家都对此进行了研究,也发现了该药物能改善结核病人的情绪。

 

到1957年,一位精神病专家NathanS.Kline,从自己的病人中选取了17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7位抑郁症患者,征得他们的同意后进行了实验。让这些病人每天分三次服用50mg的Iproniazid,结果发现该药物对抑郁症患者效果很好。这位精神病专家在第二年的学术会议上发布了此结果,并称该药物是Psychicenergizer「精神的充电器」。

 

当时,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抗抑郁药物,面对抑郁症患者的急切需求,Iproniazid被原开发商,一家结核药物研发机构,作为抗抑郁药推入市场。

 

当时的研究者发现抑郁症病人的血清素(也称5-HT,五羟色胺)水平往往较低,服用该药物后,血清素水平增加。这和之后发现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一起,发展了抑郁症的单胺类假说。单胺类假说认为,抑郁症是由于突触间的单胺类递质水平太低引起的。从现在的研究看来,单胺类假说并不能解释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基于血清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的抗抑郁药物,并不是对所有病人有效。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也几乎在同时被推入市场。

 

1948年,两位化学家利用Iminodibenzyl「亚氨基二苄」合成了42种衍生物,药理学实验发现大部分衍生物都具有抗组胺效果,且没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当时认为抗组胺药物具有镇静和催眠效果。因此这两位化学家找了一些医院,联合病人进行试验,试图发现催眠的药物。Roland Kuhn负责一个命名为G22150的物质,首轮动物和人体试验后,他没有发现其催眠的效果,只发现对精神病人的情绪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就停止了对该药物的试验

 

期间受其他实验室发现精神类药物的启发,1953年,RolandKuhn向化学家索要了G22150,此物质被发现具有副作用,他最后得到了类似结构的物质G22355,也就是Imipramine。1956年,对imipramine的大型临床研究开展起来,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很多精神病人,特别是精神分裂患者服用此药物后,很容易被激怒,使情况变得更糟。RolandKuhn注意到,其中三名抑郁症患者服用药物后,情况有所改善。第二年,他对40名抑郁症病人进行试验,得到了非常好的结果。同年,此试验结果被发布在德国的一本期刊杂志上,Imipramine被描述为具有「抗抑郁作用」。

 

在抗抑郁药发现之前,医生通过镇静、麻醉、甚至**类止痛药治疗抑郁症,之后又采用过胰岛素昏迷法、睡眠疗法等。这两大抗抑郁药物的发现,是人类认识抑郁症的一大飞跃,促使人们开始在神经生物学水平上观察和研究抑郁症。

 

目前,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已经不是一线抗抑郁药物,当主流抗抑郁药物不起作用时才会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存在较大的副作用,服药期间不能食用含酪胺的食物,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高血压反应。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也不能与止痛药、兴奋剂等药物联合使用,否则可能引发致命危险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的再摄取而发挥作用,但也存在阻断多巴胺受体的副作用,目前也被其他药物所代替,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对于抑郁症状已得到有效的药物控制的患者,可考虑辅助心理治疗提升稳固疗效。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现实性抑郁往往是心因性的,但抑郁症不属于单纯心理疾病,只使用心理治疗疗效较差,大部分时候没有任何效果,因此,原则上心理咨询师没有资格接诊抑郁症患者,心理咨询只能作为辅助手段,配合药物治疗。

 

【9】关于停药

我们总觉得是大夫在敷衍我们,尤其是吃了俩星期,觉得药没用,就自行停了药,再也不回去。但实际上,大夫往往先给患者开常用的药物(SSRI,它包含大多数人们常见的缺失的递质)。如果1个月后无效,大夫才知道你缺的不是这个,我们换一种试一试。

 

刚停药的时候有停药反应,整个人会突然的头晕,无力,刚开始还没察觉到可能是停药的缘故的时候,我还以为我又得什么病了。。 真的是,自己没病都要被自己瞎想出病了。自从第一次发病过后,我了解病的原因,后来间或的也发过,不过都是小型的,没第一次那么疯狂,就心里害怕和全身发抖,也没想自残和自杀的想法了,然后再后来,就慢慢的没啥了。。

 

每次心里害怕的时候都是先前看了一些鬼片什么的,到了晚上,心里就会有那种貌似急性焦虑症前奏的害怕袭来,我害怕它发展到第一次那种状况,所以我会立马开灯,转移自己注意力,慢慢的就没事了,还有发作的情况是可能感情受挫,或者压力太大,(说实话,我觉得我心理承受能力有点弱,还应该继续强大内心。。路还远。。我才刚上路,所以一毕业我才选择离开家乡独自一人来外省工作,这样才能锻炼到自己,不然一直在父母翅膀底下护着,也一直长不大

认识抑郁症:纠正错误观念,及时发现和治疗

区分抑郁症和抑郁情绪

科学解读:抑郁症的成因

微笑抑郁症,躁郁症

焦虑症,急性惊恐症

自爱治疗:接纳自己的抑郁和焦虑

心理治疗:缓解情绪的具体方法

药物治疗:抑郁症焦虑症,都是真正的疾病,不是心理问题,和抑郁情绪是完全不同的

身边的朋友如何伸出援手?如何跟ta沟通?

被误解的抑郁症:患者「渴望得到共情」

如何识别和预防自杀危机

患者故事:关于自杀情绪

患者自杀后,身边人的看法

家庭教育:“中国式打压教育”

儿童抑郁症:我们为何总是忽视孩子的痛苦?

5个孩子中就有1个抑郁,怎么能让他们快乐起来?

患者如何跟父母沟通?父母如何帮助子女?

抑郁症名人:李若彤,崔永元,杨坤,热依扎,郑秀文,lady gaga

抑郁症名人:范晓萱,薛凯琪,周润发,陈松伶,李兰妮,张桐

抑郁症爱情故事

患者故事一:患上抑郁症的原因

患者故事二:家庭矛盾,父母的误解

患者故事三:关于药物治疗的思辨

患者故事四:自救之路

患者故事五:轻生念头

《我的抑郁症》伊丽莎白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