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20这个甜蜜又浪漫的日子里,有人沉醉于袭人花气,有人心动于汹涌爱意。而在万林三楼的珞珈咖啡,也早有一群同学们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激动,期待与一位特别“网友”的见面。他们所等待的,是公众号“珞珈山遗事”主笔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姜修翔。在大家的热情期盼中,“你不知道的武大冷知识”,第19期阅微讲堂——“阅珈”系列活动拉开序幕。
阅微讲堂第19期
五位校长
五位校长,不同时期任职,不同境况的坚守,却都达成一个不变的共识——以人为本,以德树人,这也正是武大引以为傲的精神内核。
六张合影
乐山人民由于普遍食用氯化钡含量超标的井盐而深受“疤病”困扰,武大师生不断调查研究查明病因,并通过药物治疗使病状有所缓解,拯救了很多当地居民的性命。
而彝族小凉山山区通往乐山的唯一公路——乐西公路,也是武大人深度参与修建的,从此天堑变通途。
国难当头,武大人从来没有躲进“象牙之塔”聊以自慰,而是始终心忧天下,风雨同舟,尽己所能造福乡邦、奋力救国。一路上有伤痕,有绝望,有使命,有担当,历史不曾遗忘,那是永不熄灭的火种。
“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修翔却说“武大也是常为新的”。在老图书馆大厅四周的墙面上悬挂有八位人物照片,他们是对武大做出过杰出贡献的领导人,其中有五位是北大校友。他们把求学时所受到深刻熏染的“民主自由”的思想风气牢记于心,在建设珞珈的过程中始终学思践行。一代又一代的武大人延续着这求实为新,自由包容的情怀,如今,这也已成为武大最浪漫的底色。
520的午后,阳光温暖和煦,然而,在这个明媚的季节里却承载着最盛大的别离。又一次走到凤凰花开的路口,不论是即将“离珈”,扬帆远航的毕业生;还是依旧“在珈”,享受青春年华的珞珈少年;抑或是留恋不舍,“回珈”看看的曾经学子,此时此刻,我们有太多的话想要对母校诉说。校园明信片在手中传递,同学们以最真挚的笔触写下对珞珈的告白。“初识珞珈,来日方长”“在武大的每一天,都是越来越爱她的又一天”“毕业五年后返校,希望学弟学妹们享受在武大的生活”……是的,曾溶于樱顶月色,曾醉于东湖晚风,这片土地上承载着武大人最美好的青春回忆。珞珈山会记住每一个与它热切拥抱,在它怀中成长的青涩少年,而我们与它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在交换明信片的过程中,有一段旋律始终在众人耳边回响,那是武汉大学2020届毕业主题歌——《光》,修翔说,这是这么多年他最喜欢的一首毕业主题的原创歌曲。或许因为那一年疫情发生,毕业典礼现场听到的同学太少,没能广为流传。但这首歌,足以让人反复循环,深夜流泪。其中,既有疫情下同学们对于未来走向何方的疑惑,有毕业离别珞珈山的迷茫,但不变的,是歌曲寄予大家的“朴诚勇”,是能面对一切、能独挡一面的勇气,是我们一路追着光,也期待有一天成为光的美好愿景。
他特别提到,间奏中有一段旋律极为熟悉,那是《国立武昌高师校歌》,是武大人延续的历史与不忘的初心。“人生的定义何其多,黉门书境,以光授我。”在武大,学习和生活并不是只有一条既定的路线,珞珈给予我们无限的包容和最大的自由,使此间成长的每一个青年都能摸索自己的方向,开辟属于自己的道路,并在前进的道路上永远善良,永远真诚,永远勇敢,永远不会彼此遗忘。在珞珈之光的指引下,一批批学子迈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而珞珈,是永恒的精神故乡。
阅微讲堂告一段落,而修翔又化身“万林艺术博物馆讲解员”,带领大家走入“珞黉流风”校庆艺术文化展,在具体画作的解读中再一次走近珞珈。丹青铅华描摹珞珈四时之美,飘香翰墨书写珞珈百年之思,清丽山水与荟萃人文交汇融合,自然画卷与历史画卷相映成趣。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意蕴深厚的史诗,寄托着对珞珈无限的眷恋情思,在至情与至美的享受中,我们寻找着共同的珞珈记忆。
十年求学珞珈,见证相聚,不舍别离,修翔以最虔诚的姿态感受着珞珈山的每一寸呼吸,把对它全部的情思一点点凝聚,于是有了那篇《我为什么“不建议”你报考武汉大学》。真挚的文字间,平实的讲述里,每一位读者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正如他所言:“你会把你人生中最好的青春都留在这里,以后的月月年年,日日天天,都会让你为之魂牵梦萦,为之心之所系,甚至寝食难安,深夜流泪。我想,如果还有机会,就多去樱顶待一待,多去东湖看一看,如果还有机会,就一定不要离开珞珈山。”
回眸校史,共话往事,我们不只是在发掘那些你所不知道的武大冷知识,更是在所有珞珈人心中还原和构建那座属于自己的珞珈山,存放旧事故人和锦瑟年华的记忆。
阅微讲堂
编排:申艳
摄影:廖福莉 刘娅薇
责任编辑:田蜜
审核:黄如花 涂艳玲
135投稿账号:306213
秀米投稿邮箱:xctg@lib.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