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心的一幕还是发生了。
前段时间,一条“15岁男孩在地铁站暴打母亲”的监控视频,让人看得心拔凉!
监控下,只见蓝衣服的儿子人高马大,不仅直接上手锁喉妈妈,还将其死死按在墙上,全然不顾身旁年幼弟弟的哭喊。
地铁工作人员见状,赶忙上前制止。
谁知两人刚被拉开,母亲下一秒就气得猛摔手机泄愤。
然而,这一举动却彻底激怒了儿子。
当着众人面,儿子冲过来对母亲就是一脚猛踹,不止一口一个“X你妈”爆粗,两个沙包大的拳头,更是一下下狠狠捶在妈妈身上,连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拉不住。
一个年仅15岁的男孩,此刻却变成了一头野兽。
让人看了真是心寒——
一个妈妈的心都被他伤透了...
这件事,要说起因,其实并不复杂:
玩手机。
因手机被没收,男孩向妈妈索要无果,于是才有了开头动手打人那一幕。
随后,在民警的教育和调解下,母子二人也已经和好。
但在这一事件中暴露出的种种现象跟问题,无疑却再次深深刺痛了万千父母的心——手机成瘾、沉迷游戏,叛逆难管教,甚至对父母不敬、动粗...
不禁引人深思:
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手机是最大的罪魁祸首吗?
这件事发生后,同样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有爸妈评论说“跟自己家情况一样”,每天都被孩子气到哭:
有爸妈早已见怪不怪,只留下一句“难教”的结论:
也有细心的网友抓住了“妈妈摔手机”这个点:
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教育上,一旦孩子出现这么恶劣的“问题行为”,必然与父母背后长期以来的教养方式分不开干系。
一如青春期问题咨询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宋立老师也说过:
孩子青春期叛逆,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是主因之一。
当然,也有父母可能会把问题单纯地归结在“手机”上——
都是手机害的!
......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不妨先来看下,那些容易游戏成瘾的孩子,身上都有哪些共同特征?
1、总被父母苛责、打压
平时总被父母苛责、打击的孩子,很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从而选择逃避现实,转而投入游戏的怀抱。
2、现实中缺乏父母陪伴
试想下,如果一个孩子现实中常有父母陪伴左右,每天都能给到他正向、积极的情绪反馈、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每天都和爸妈有聊不完的话题...
那么,他又怎么会沉浸在游戏的虚拟世界里无法自拔呢?
3、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
曾接触过一个14岁男孩。
因沉迷游戏导致休学在家,不仅脾气暴躁,还经常动手打人。
这样看,你一定会觉得是游戏害了他。
但通过了解这个孩子的原生家庭,我们发现:
妈妈的脾气暴躁,唯分数论,考得好有笑脸、考不好就给脸色,打骂孩子更是家常便饭。
而这个孩子爸妈各自的原生家庭又是什么样的呢?
厌学孩子父亲——
从小爸爸就在部队当兵,几乎由妈妈一人抚养长大(“丧偶式”家庭环境)。
厌学孩子母亲——
弟弟学习差,被父亲打,视作耻辱。
发现了吗?
那些原生家庭中本就存在的创伤,无一例外都会延续到下一代身上。
所以,当一个孩子出现诸如手机成瘾、沉迷游戏,跟父母顶嘴、动手等叛逆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搞明白的是:
造成孩子这种行为背后的主因,究竟是什么?
如此,我们才能够“对症下药”,真正做到帮助孩子、走近孩子、拯救孩子。
发展心理学家劳拉·E·伯克指出,孩子进入青春期出现叛逆异常,通常背后有3个主要成因:
1、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持有消极悲观态度,且脾气暴躁(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早能够影响孩子的人。
倘若父母本身情绪不稳定,或过于追求完美,都无异于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埋雷”,直至孩子青春期才被彻底引爆。
2、夫妻关系紧张
曾有一项研究表明。
生活在父母相互敌视家庭氛围中的孩子,要比在良好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出现——
逃课、抑郁、不合群、脾气暴躁、动手打人,以及学习成绩差等问题。
3、不良教养方式
拿开头的案例来说。
妈妈不让孩子玩手机本是出于“担心”——
毕竟在外面(地铁站),孩子低头玩手机不看路,很容易就踩空或出意外。
但妈妈之后采取的方式却变了“味道”——
先是直接夺走了孩子正在玩的手机,后又两次当孩子面将手机摔在地上。
这里并非是说那个动手打人的孩子没有过错。
只是,父母的缺位、不良的教养方式换来的,也只会是糟糕的结果。
那么,遭遇青春期孩子叛逆的爸妈,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这里给大家简单提供一个办法,分四个步骤完成。
最后,及时对孩子进行“创伤处理”。
全国家长!免!费!听!
不发圈、不转群,0元读懂孩子
【适合10-18岁孩子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