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最无用手机设计盘点:不是厂商不想创新,而是太难了

   日期:2024-12-26    作者:shaoxianailing 移动:http://mip.riyuangf.com/mobile/quote/52241.html

2024年,AI硬科技创新大年。

“不卷参数卷应用”成AI行业共识。一边,硬件狂叠AI的buff,AI硬件爆发,手机、PC、家电、汽车、清洁、家居、耳机、相机、存储等行业争相妙用AI;另一边,AI深入改造软件,文小言、豆包等原生AI应用普及,搜索、输入法、浏览器、支付、办公软件、电商被AI重构。

AI成了科技创新的“魔法棒”,而这一切还只是开始。

12月, “雷科技·年度”专题重磅上线,其中“聚焦2024”将系统梳理科技产业2024年值得记录的公司、产品、技术与人物,“瞭望2025”将“剧透”科技产业2025年值得期待的产品与技术,致敬创新、记录时代、启迪未来。

敬请订阅关注。

今年堪称手机市场的整活大年,新机在外观设计层面带来了不少新东西,这让小雷倍感欣慰,毕竟近些年各家产品都越来越呈现出趋同化设计,统一分配的骁龙/天玑芯片、相同或类似供应链技术的屏幕和传感器,甚至后盖的设计也变得千篇一律,没了当年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样子。

好在24年厂商终于想通了:千篇一律的设计只会让消费者感到枯燥,甚至进一步延长换机周期,只有整活,才能引起市场的关注。

(图片来源:华为官方)

但仔细回过头来看看,貌似也不是所有的新设计都值得推崇的,或者说很多新设计都是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创新而创新。

24年那些“新而无用”的手机创新

1、“傻大黑粗”的相机模组。

从手机厂商们注重影像开始,摄像头部分就从小变大、从单边多、从平到凸,如今一眼望去个个都是「凸凸」怪,破坏了机身背面的一体性不说,还降低了整机的握持感。

就以小雷自己买的vivo X200 Pro mini为例,在如此轻巧的机身中塞入了一套堪比旗舰的影像模组固然是好事,但每次握持时,手指总是会被模组「膈」到,以什么姿势握手机都觉得不太舒服。

(图片来源:vivo官方)

定位旗舰的机型需要突出自己强大的影像能力并不奇怪,但一些定位较低甚至入门级别的手机,也要把相机模组做得又大又厚,似乎在这个时代,相机模组越夸张,手机的影像表现就越好——其实影像实力强的模组不可能小,但大的也可能是差生。

2、史上最鸡肋的独立拍照按钮。

大概在今年年初时,就有消息传出iPhone 16系列会增加一颗专用于拍照的实体按键,从设计的层面来看,这似乎确实方便了用户,搭配苹果那本就流畅的动画和底层逻辑,似乎能够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但结果大家都看到了,雷科技之前也专门体验过一番,对与iPhone 16系列上这颗拍照按钮的评价是「鸡肋」。当时还有一些“果吹”认为是雷科技的“偏见”,在大量用户拿到iPhone 16机子后,这颗“按钮”确实有些“恶评如潮”,很多用户要么不用,要么不会用,要么用不好。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好巧不巧,另一家国产厂商也随后推出了带有独立拍照按钮的手机,小雷对它的印象依旧一般,甚至在拍摄过程中经常会忘记这颗按钮的存在。

厂商的出发点是好的,独立拍照按钮的加入能让手机摄影变得更专业,更个性化,但它们几乎没有仔细考虑过这颗按键的操作逻辑是否合理,很多都是脑子一热就给安上去,后续的优化则是完全不在意。

独立拍照按钮是小雷今年最不看好也最不喜欢的新设计之一,它的鸡肋程度远超当年的3D-Touch,也让用户无端地承担了大几百元的额外成本。

3、大部分人一辈子用不着的卫星通话。

可能不少读者看到这里就要开始喷了,别急,卫星通话确实是一门好技术,也能够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帮助用户脱离险境,它也已经是华为、小米、vivo、OPPO、荣耀的当家旗舰的必备功能之一,但是,小雷相信90%的用户都只是三点一线的生活,就连户外运动的次数都少之又少,更别说会到一些人烟罕见到没有蜂窝网络信号的特殊地点了。

(图片来源:荣耀官方)

而且,卫星通话的相关成本并不低,以早期的OPPO Find X7 Ultra卫星通信版为例,它与普通版本之间(同配置)的差价为500元。小雷相信绝大多数消费者不会为了这一单独功能多花五百块钱。

OPPO这种给消费者提供选择的做法算是国产厂商中比较明事理的那一批,小米、荣耀以及vivo的超大杯机型均标配卫星通话功能,因此在售价方面相比上一代普遍上涨了大几百元,这相当于是产品捆绑,自然让很多消费者难以接受。

在小雷看来,卫星通话功能确实有它的作用,但归根结底是一个极其冷门的功能,何况还需要用户每月支付一定的月租费用。厂商可学习OPPO,将内置卫星通话功能的产品单独列为一个版本,让有需求的消费者自行选择即可。

4、华而不实的2K屏:不是参数越高就越好。

这里的2K屏幕并不是指那些旗舰级的面板,而是那些除了高分辨率外没有任何优势的过时面板。在1.5K屏幕出现之前,2K和1080P的屏幕在显示效果和精细度上的差距确实肉眼可见,但随着一批批1.5K屏幕的面世,2K屏幕的优势在不断下降。

用最直观的数据来对比,传统2K屏幕(6.7英寸)的等效PPI一般在410左右,而使用了一系列新技术的1.5K屏幕的等效PPI则在370左右,两者的差距看起来不小,但别忘了视网膜屏幕的标准为324PPI。简单来说,只要一块屏幕的等效PPI超过了324,仅凭肉眼是很难分辨出它到底是1.5K还是2K分辨率。

(图片来源:小米官方)

而1.5K屏幕除了在等效PPI上要略逊2K屏幕外,在护眼性、发光面板以及功耗等方面是要全面优于后者的。

可能有读者想要反驳,那些定价七八千的手机如果不用2K屏幕的话还能叫旗舰吗?别忘了,iPhone 16 Pro Max和华为Mate 70 Pro+这两款顶级产品搭载的都是一块1.5K屏幕,难道有用户会觉得它们的显示效果差吗?

甚至可以认为,如今市面上很多1.5K屏幕的素质是要远高于低端2K屏幕的。

当然,这里也不是一棒子打死市面上所有的2K屏幕,像今年发布的小米15 Pro,就大幅降低了其2K屏幕的功耗,并在显示效果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小雷真正不满的是那些为了更好的宣传名头而强行上一批「过时」低端2K屏幕的产品,为了所谓的噱头而降低了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这种组合并不值得推广。

不是厂商不愿创新,而是创新难度太大?

不得不说,如今的手机市场让人感到有些沉闷和乏味。

正如开头所说,手机厂商在产品创新上的力度远不如十几年前,市场也早已不像当年那样百家争鸣,说得上名字的厂商两只手都数得过来,它们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竞争激烈,但同时也形成了某种稳定状态,大家更倾向于在已有的成功模式上进行微调,而非冒险尝试可能失败的颠覆性创新。对于巨头企业来说,每一次大刀阔斧的改动都有可能带来巨大的隐患。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举个例子,如果在即将发布的小米15 Ultra上,小米为了更极致的影像体验,在手机背部加入多个可调节拍摄参数的波轮或触控按钮,这确实算是一种外观和交互层面的巨大创新,可能会吸引一些摄影发烧友,但也必然会劝退不少用户。用户众口难调,厂商的创新需要做到兼顾不同需求,寻求一种微妙的平衡,这很难。

而像影像、快充、续航这类被定义成「微创新」的特性反而能打动些许用户,但行业想要再次取得突破,还是得有颠覆性的新科技面世。也许再过不久,随着厂商的钻研,颠覆性技术也将迎来爆发,届时手机创新有望焕发出第二春,到时候我们又能见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手机创新盛景了。

25年1月7日,CES(国际消费电子展) 2025 即将盛大开幕,雷科技报道团蓄势待发,即将飞赴美国·拉斯维加斯现场全程报道,敬请关注。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