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优科技周泽安:AI创业,从小事做起丨非凡挚友

   日期:2024-12-26    作者:gdgzsjhg 移动:http://mip.riyuangf.com/mobile/quote/36524.html
1、能否介绍下你们的产品和核心应用场景?

我们的核心产品是ChatPPT,ChatPPT属于UTalk文档智能体(Doc-AI-Agent)中的一个Office插件产品版,这是一款主要基于自然语言交互(LUI,Language User Interface)与必优-图笏框架模型(LLM+WernickeLMs)驱动的AI演示文档创作产品。

产品自2023年3月4日上线(比微软官方宣布Copilot还要早12天),累计已生成超过3.7亿份文档。

产品核心应用场景是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语言文本全流程交互文档,不仅可以输入主题或者多个文档,同时也可以支持通过语言进行更多文档创作编辑服务,已上线的版本覆盖了AI生成、AI美化、AI演讲、AI辅写、AI动效、AI分享等6大模块的1152类功能的服务。

目前ChatPPT分为个人版、企业版和行业版三大类型,可以支持个人用户随时在线体验和下载插件进行服务,同时企业也可以选择SaaS页面嵌入和API接口服务,另外针对特殊行业也提供专有的版本,可以生成更加专业内容文档。

2、目前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情况是什么样?2023年遇到的最大挑战和收获有哪些?

目前,我们正在研发更全面的UTalk独立版,预计在春节前后进行产品邀约。已拥有超过200万活跃用户、100+企业客户,产品覆盖85+个国家或地区。短视频近30天播放量超过2亿次,获得百度、科大讯飞等平台认可与奖项。

2023年的最大挑战是,大模型的高速发展,让我们在生成式模型领域前两年积累的优势受到冲击。虽然之前主要是小模型,技术投入和市场预期较大,但大模型的崛起改变了竞争格局,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技术定位和服务应用的新范式。当然,最后促成了文档智能体的真正诞生。

这也成为了2023年最大的收获,必优科技顺利整合了在文档创作领域的行业服务模型和大模型能力,搭建了全球首个文档智能体,很好地借力让对应的产品也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3、目前国内市场环境落地AI应用面临哪些挑战?

从AI应用来看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AI流量获取问题。作为应用本身,因为大部分都是C端化的用户群体,但是目前市场流量相对比较饱和,且核心流量还是大厂手里,所以要想加速验证和落地AI应用,势必需要有一定的渠道或者能力去获取到对应的用户流量,没有流量就没有用户,这个是基础。

第二,应用竞争问题。做应用太卷了,创业公司卷,大厂也跟着卷。国内应用开发的扎堆现象一直比较严重,看见“不错的应用“就一拥而上,一通抄,最后导致一个需求总是有一堆应用,加上后期市场和运营不规范,最终导致市场质量参差不齐,也干扰用户实际的判断,好的应用却没有得到该有的用户反馈。

第三,算法备案有压力。基于国内政策因素,针对AI领域的技术监管,相对国外整体政策完善度上还是靠前的,但是在AI应用算法备案上,还是速度比较慢,目前已知的三批名单加起来其实数量也有限。如果拿不到备案,是一个比较大的担忧与潜在风险,也造成AI应用落地的挑战。

第四,模型基座选择上的挑战。虽然目前国内大模型发展较快,但整体的效果相较于GPT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作为AI应用本身,核心应用基础是依托于大模型的能力之上的“借力”,所以AI应用一定需要有一个可靠且稳定的模型,一旦底座模型上效果有顾虑,自然应用本身距离用户需求就差一些了。

4、面对巨头可能带来的“降维打击”风险,AI创业公司应该如何保持竞争力?

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来说,面对巨头压力,我个人有三个观点:

首先,AI创业,从小事做起。选择一个小点细分,一头扎下去,相较于巨头的高举高打,创业团队最擅长的就是可以把细分小点做透,不留余地,既可以做到避其锋芒,同时也能灯下黑,看似不起眼的小细分,可能是切入市场的入场券。

其次,坚持做,玩命儿做。如果说一个细分领域可以从策略上避让巨头,但是坚持的动作,是可以让巨头汗颜的可能存在,我们一旦找到一个机会或者小点之后,一定要有足够的坚持力和心力,把小点背后的千头万绪都弄出来,尽可能完善。这样我们才可能出线,有可能从巨头眼皮下面分个食,运气好的话,可能还能和巨头成为合作朋友,这样不但有了背书,还有更多底气。

最后,速度必须要快。AI创业公司在巨头“All In AI”面前,最需要做的就是认准后,速度一定要快,快一倍、两倍,快速试错,快速验证,只有快速才有可能争取到更多的机会。同时,速度快,也代表响应变化得快,新的技术覆盖、能力革新,还是试错后的无效反馈,我们都需快速响应。持续奔跑,才能有资格在这样的新技术浪潮中赢得机会。

5、一些创业者认为大语言模型目前能力还不够,限制了AI应用/产品的发展。您对此怎么看?

个人观点倾向于不认同。大语言模型能力不够是实际现实,但是是否直接限制了AI应用的发展,这个有待商榷。

在我看来,AI应用本身作为新兴技术驱动下的产物,在技术发展中面临或多或少的挑战与压力是正常的,无论是基座大模型本身能力的局限,还是其他,我认为这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任何产品应用,包括AI应用,在洞察和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其前提还需要针对其所有依赖实现的技术或者环境有着本能的"适应性",即不完美的大语言模型应该也有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如果必须要等到真正底层大模型完全Ready,那么凭什么是你去解决用户的问题,而不是模型厂商呢?

同时产品也具备“阶段性”的特征,在AI产品的发展中,也同样遵循这样的规则,从MVP、PMF再到产品UP是一个过程,大模型本身只是一个基座,且在业务流中或可能是有阶段性替代方案,我们要做的不是等待,而是顺利的去经历这个过程,适应用户、适应产品、适应市场,才能让AI应用更好的发展。

6、2024年还有哪些新技术趋势值得关注?

有3个方面值得特别关注。

Agent:全面智能体,相对来说这块的上升趋势应该是所有人都能有目共睹的,也是目前基于大模型在垂类应用服务上能够最好的实践技术。无论是OpenAI、百度等模型服务厂商持续投入,还是各行各业的垂类服务实践者,从目前技术发展来看,也是在通向通用智能AGI上最好的“过渡'状态。

多模态生成:多模态本身的研究也有很多年了,在语言模型爆发后,在实际生产环节上的多模型生成与服务,应该能够有较快的提速,图片、语音、视频、3D等等方向,都将进一步解锁生成式内容价值。

文生视频:通过文本生成视频,其趋势也比较明显,视频本身相对传统的图文信息传播本身正在发生的”短视频时代“已经被验证,相信这个技术的高速落地,是多模型落地产物,也是一种AI技术突破必然的趋势产物。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