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新闻发布会

   日期:2024-11-07     作者: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mip.riyuangf.com/mobile/news/591.html
核心提示:新闻发布会视频  2021年6月29日15:30,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第二批‘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新闻发布会。  发布

rame id="dhVideo" width="100%" height="460px" src="https://player.dahe.cn/dh_player/?rmvideo=true&videosrc=https://rmfile.dahe.cn/video/mp4/20210629/1624966872592715.m3u8&imgUrl=https://rmfile.dahe.cn/video/mp4/20210629/1624966872592715-000001"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rame>

第二批“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视频

  2021年6月29日15:30,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第二批‘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新闻发布会。

  发布内容:重点介绍第二批“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特色亮点,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付 静 省委外办主任

  张俊峰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

  王清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

  屈凌波 郑州大学副校长

  方国根 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

  田 凯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

  主持人:

  平 萍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 平萍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一部世界文化史,就是一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史。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一定程度上,了解河南,就了解了中国。把历史的、现代的河南呈现给世界,是加强文明对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担当。为讲好河南故事、传播好河南声音,为全省开放发展营造良好外部舆论环境,向建党100周年献礼,省委外办于近期编制完成第二批“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有关内容,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第二批丛书十个分卷的具体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的提问。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

  省委外办主任付静女士;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张俊峰先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王清义先生;

  郑州大学副校长屈凌波先生;

  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方国根先生;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凯先生。

  下面,请付静主任作介绍。

  省委外办主任 付静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非常高兴邀请大家出席第二批“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新闻发布活动,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委外办,对各位记者朋友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新闻媒体对我省外事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深刻洞察国内外大势,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全面系统阐释、作出重要部署,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切实增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贡献更多河南力量。

  近年来,省委外办紧密围绕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始终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全局下行动,立足河南独特资源优势,在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展现出彩中原形象的对外宣介成果。特别是我们以“翻译河南工程”为抓手,实施“一体两翼多平台”战略布局,一体即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两翼即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和规范公共服务领域外语标识;多平台即打造对外语言和形象提升智库平台。从而全面整合各方资源,在构建富有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的对外话语体系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以“翻译河南工程”为带动,我们努力推动中原文化对外译介,打造“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由省委外办总策划,中国外文局、中国译协翻译与传播专家担任顾问,省委、省政府、省政协领导担任编委会名誉主任,成为全国首个集成本地文化符号讲述中国故事的外宣产品。去年,丛书首批十个分卷出版发布后深受各方好评,被中国外文局列入“中国思想文化术语多语种对外翻译标准化建设”重要项目成果,被中联部纳入党际交往赠书范围,被外交部纳入蓝厅新闻发布会向外国记者赠阅书刊,被中央党校作为在图书和文化馆主展台陈列展示书籍。“翻译河南”工程入选中宣部、中国外文局“2020年度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

  这次我们发布的第二批丛书主要包括《脱贫攻坚》《黄河文化》《河洛文化》《大运河》《文物》《焦裕禄》(法语版)《庄子》《空中丝绸之路》《航空城》《黄帝》等分卷。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生动讲好黄河故事,打造展示国家文明的标志性品牌。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发出“大力弘扬黄河文化”的号召,之后我们及时启动《黄河文化》《大运河》《河洛文化》等相关选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世界阐释百折不挠、革故鼎新、和谐共生、兼收并蓄的黄河精神。我们坚持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二是讲述脱贫攻坚故事,助力全球贫困治理经验共享。我们紧密围绕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对外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编译《脱贫攻坚》分卷,通过向世界展示河南广大干部群众投身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的感人故事和先进典型,凸显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宣传精准扶贫“河南成就”,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河南智慧”。三是深挖红色文化价值,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我们紧密围绕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讲清楚党带领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坚定决心和责任担当。在去年英语版的基础上,我们又推出了《焦裕禄》(法语版),这是世界上第一本用法语讲述焦裕禄精神的书籍,以期加强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中国价值和中国贡献的广泛理解与认同。四是讲好“四条丝路”故事,宣介河南开放发展新成就。我们紧密围绕讲好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展示中国为世界作出的贡献,讲清楚中国把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作为矢志追求,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结合河南统筹推进“四路协同”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把四条丝绸之路作为对外讲清楚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重大成果。《空中丝绸之路》《航空城》分卷,用生动的案例增进国际社会对“丝绸之路”建设的认知和认可。

  新闻界的朋友们,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省委外办将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河南省对外交往史展,加快推进《南水北调》《老子》《书法》《青铜器》《愚公移山》《杂技》《陆上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等丛书后续编译工作,并积极对接我驻外机构宣传推广,更好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好声音”,将更多优秀的河南文化元素展现给世界。在此也真诚希望媒体朋友们多宣传、多报道,社会各界多关注、多参与,共同将这一重要工作做深做实做出成效!谢谢大家!

  平萍

  感谢付静主任精彩详实的介绍!下面,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就本次新闻发布会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请记者朋友在提问前,先通报一下自己所代表媒体的名称。提问现在开始。

  新华社记者

  我们知道,郑州航空港区是我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唯一一个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航空经济先行区。请问,《航空城》是如何向国外读者讲述港区发展历程和重要地位的?未来港区在联通世界、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高地、空中“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上有什么样的规划?谢谢。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 张俊峰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航空城》分卷通过“交通大枢纽、开放大门户、航空大都市”三个篇章,讲述了航空实验区这座新城的前世今生和广阔未来。2013年3月7日航空港实验区获国务院批复,成为我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唯一一个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航空经济先行区,国务院批复的五大战略定位分别是: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41亿元,建成区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全区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元,达到4447亿元,跨境电商单量突破1亿单、货值突破100亿元。郑州机场航空货运突破60万吨,增速排名全国大型机场第一,货运总量全国排名第6位。今年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6%;外贸进出口累计完成2009.3亿元,同比增长83.4%。初步预计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有望完成58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将达到20%左右。

  放眼 “十四五”,航空港实验区建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和“空中丝绸之路”的总体思路是:基本建成具有突出效率优势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空铁”双枢纽驱动格局基本形成,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100万吨;综保区扩区、自贸区增设航空港片区等重大开放平台申建取得突破,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水平显著提升,区域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提升河南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支撑能力。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巩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建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将坚持枢纽建设先行,持续完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功能,打造现代物流体系和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现代化国际航空枢纽。着力打造服务全球的航空大通道,深化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战略合作模式,吸引国内外航空公司在航空港实验区建立基地,加快机场三期建设,持续提升通关效率。提高郑州南站枢纽能级。实现与“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和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融合,围绕高铁南站打造多层次交通圈。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发展,积极推进薛店国际陆港建设。

  二是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将立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扩大航空港实验区内陆开放门户的优势,强化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全面提高区域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层次,打造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先导平台。拓宽参与国际循环合作领域。积极打造郑州-赫尔辛基、郑州-乌塔堡、郑州-金边“双枢纽”,谋划建设国别合作园区和境外产业园区,提升国际影响力。持续完善对外开放平台功能。加快形成口岸、保税、通关、多式联运、物流、金融六大体系联动发展的格局,加快推进新郑综合保税区扩区,积极探索内陆型自由贸易港区建设。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发挥在全省开放发展中的龙头作用,打造豫沪合作主承接地,着力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三是建设“空中丝绸之路”,提升河南服务“一带一路”支撑能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重要指示精神,以深化郑州-卢森堡“双枢纽”合作为基础,形成引领中部、服务全国、连通欧亚、辐射全球的空中经济廊道,打造全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纽带,在支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

  航空港实验区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各级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和辛勤付出。我真诚地希望媒体记者朋友们多到航空港实验区参观采访,多用生花妙笔和精彩镜头宣传、推介航空港实验区,提升航空港实验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也将积极为广大新闻媒体朋友的采访报道提供便利,让我们携手共同将航空港实验区这张“名片”宣传推介得更加靓丽。谢谢大家!

  河南日报记者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问,郑州大学在创作《黄河文化》分卷时,是如何讲述黄河故事,展现黄河文化精神力量的?此外,贵校在融入黄河国家战略方面有什么举措?谢谢。

  郑州大学副校长 屈凌波

  谢谢你的提问。在编制《黄河文化》分卷时,我们重点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现场挖掘,收集黄河文化的第一手关键资料。团队深入黄河右岸零号堤起点、仰韶西山古城遗址、黄河禹河故道、嘉应观等十余处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大量实地调查与取证,为《黄河文化》分卷的撰写收集了大量关键素材。顺利、高效完成了《黄河文化》分卷的主笔和外文翻译工作。

  二是以黄河历史和发展为依托,研讨梳理黄河文化脉络。通过深入挖掘素材与现场调研,形成了以“孕育:黄河远上白云间”、“萌芽与成长:九曲黄河万里沙”、“根与魂:黄河当中流”和“熔铸与再生:奔流到海不复回”为主体框架的《黄河文化》布局,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世界讲述黄河孕育、萌芽、生长、繁荣、熔铸与再生的故事,阐释百折不挠、革故鼎新、和谐共生、兼收并蓄的黄河精神”,深入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黄河故事”的重要指示。

  在融入黄河国家战略,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方面,我们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学校高度重视、全面推动,发挥多学科优势,成立黄河生态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院。2019年11月2日,郑州大学成立“黄河生态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院”,研究院积极发挥智库研究作用,与校内多个学院共建“研究所”,组建跨学科、跨院系的校内黄河科教联盟。并紧密围绕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战略布局,形成了“黄河文化旅游带研究”、“黄河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研究”和“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建设研究”等研究机构和相关方向,推动黄河文化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二是承担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第一个”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等多项黄河文化研究课题,注重成果产出。郑州大学与兄弟单位申报并立项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若干战略问题研究”,这是黄河重大战略提出后的第一个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郑州大学承担了“黄河文化保护与文明传承战略”和“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与文化协同战略研究”的咨询研究工作。并承担了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研究”、郑州市文物局委托“黄河国家博物馆学术研究课题项目”等多项黄河文化研究课题。受郑州市旅游局及相关单位委托编写《黄河流域(郑州段)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河南省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郑州市全域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总体规划》等。2021年4月,黄河文化团队承担《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黄河文化专题的撰写工作,深入研讨并形成以“治黄人物”、“黄河文献”为分类的词条名录,为推动黄河文化研究做出“郑大”贡献。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大运河河南段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河南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请问华水作为该分卷的主创单位,在讲述运河故事方面是如何做的?下一步,华水在加强水文化外译与传播、构建水利对外话语体系方面有什么考虑?谢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 王清义

  谢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首先,非常高兴代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参加“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新闻发布会,并回答您的问题。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作为水利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黄河流域唯一一所以水利为特色的本科高校,学校高度重视水文化研究和外文翻译工作,成立相关工作机构,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取得了显著成绩。与省委外办共建“河南省黄河生态文明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获批黄河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水文化研究中心两个河南省高校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涉水国家社科基金2项,出版著作20余部,完成了《中华源•河南故事——红旗渠》分卷的英文翻译和《中国河南》俄语版、西语版的翻译工作,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省委外办把《大运河》分卷撰写、翻译工作交给华水,正是对我们工作的高度肯定和认可。

  华水在接到《大运河》分卷撰写和翻译任务后,组建了创作和英文翻译团队,做到无缝对接和精心打磨,现终于付梓。在撰写过程中,我们坚持“传承运河文脉,讲述运河故事,弘扬运河精神”写作原则,运用“点、线、面”相结合方法,选取运河发展史、运河文化形态、运河功能价值三个维度,着重讲好大禹治水、鸿沟开挖和隋唐大运河的故事,科学展示运河古都、运河城镇和运河文脉,深入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内涵,力求使河南大运河成为中原文化走出去的有力支撑。在翻译过程中,我们结合跨文化传播理论,采用了直译和意译以及文化涵化等翻译策略,灵活运用增译、减译、直译、意译、改译等方法,实现《大运河》译本的跨文化传播作用,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的运河故事。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是深耕水利行业这一丰厚土壤。用好学校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平台,汇聚学科专业优势,深入挖掘水利行业在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全面推进“五水综改”等方面好经验好做法,为讲好水利故事、水文化故事厚植基础。二是抓住学术研究这一根本任务。既依托省级社科平台,深入研究阐释新时代水利事业蕴含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吸收引入有价值和可借鉴的东西,用他国的语言讲述中国治水兴水的故事,实现理论高度和话语体系的深度融合。三是用好技术赋能这一现代手段。适应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建设水文化外译与传播新媒体平台,用世界的语言、新媒体的手段立体化展示中国水文化,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传播体系。四是把牢人才培养这一鲜明目标。依托设在学校的水利部服务“一带一路”水利国际化人才培养分基地、与马来西亚砂拉越科技大学共建的华禹学院,以培养“专业精、语言通、善交流”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加快水利国际化人才培养步伐,发挥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我相信,有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省委外办的正确指导,我们一定能担负起水文化外译与传播的光荣使命,在构建水利对外话语体系中贡献华水智慧。谢谢!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记者

  贫困是困扰世界千百年的难题,河南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请简要介绍一下《脱贫攻坚》分卷的主要内容,以及在创作中我们是如何选取脱贫故事的?谢谢。

  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 方国根

  谢谢你对扶贫工作的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举非常之力、下非常之功,实现718.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5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夺取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向党和人民交出了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首份重量级答卷。作为全面梳理记录河南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的《脱贫攻坚》分卷共三章,分别为《扶贫道路》《攻坚历程》《全面胜利》。全书简要介绍了河南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八七脱贫攻坚阶段、扶贫开发纲要实施阶段和精准扶贫阶段的工作概况;重点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脱贫攻坚工作情况,通过一个个感人故事和先进典型来阐述河南脱贫攻坚的总体布局和实践过程,向世界展示河南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及广大干部群众投身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阐述了河南下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相关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我们在本书故事的选取上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选取典型事件,聚焦脱贫攻坚一线广大干部群众。本书聚焦在脱贫攻坚中的基层干部和基层群众,从讲故事的角度出发,讲好他们的脱贫攻坚故事,提高本书的思想性和可读性。如勤劳实干,摆脱贫困的唐河县城郊乡“智志双扶”的“脱贫之星”王万才的故事。

  二是选取典型区域,聚焦“三山一滩”重点区域。该地区集中了全省近四分之三的贫困人口,我省通过实施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工程、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解决了“三山一滩”地区的区域性绝对贫困问题。如位于大别山区的光山县农民从事“多彩田园”生产,营造出“房前屋后一亩茶,一塘肥鱼一群鸭”美景的故事。

  三是选取典型工作,聚焦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举措。我省立足实际,把握减贫规律,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形成了比较完备的“1+15+N”脱贫攻坚政策体系,本书通过选取相关故事,讲好我省的精准扶贫工作。如伏牛山深处的卢氏县,以金融活水破解了贫困群众产业发展难题的故事。

  消除贫困是全球性难题,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探索创造的精准扶贫和开发式扶贫的理论与实践,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香港商报记者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全国重要的文物资源大省。请介绍《文物》这本书,以及河南是如何通过文物向世界展示和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谢谢。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凯

  非常感谢你的提问。河南省文物局非常重视文物卷的编写,专门成立了编写委员会,组织精干力量编写此书,并且组织了多次专家讨论。河南是文物大省,中华民族和华夏历史文明重要发源地。中国历史上,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河南有三千多年都处于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河南文物资源丰富,各类遗产总量有6551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处,世界文化遗产5处24项,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就有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四座,河南省有358座博物馆,保管着470余万件文物。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编写此书的重要基础资源。

  本书立足于对河南丰厚的文化遗产的梳理与研究,突出河南历史文化资源的突出优势,选取历史资源中最辉煌的篇章,找准中原文化和世界文明的聚焦点,以鸟瞰的角度和宏观的视野,把分布在中原大地上和收藏在博物馆的文化遗产娓娓道来。本书总体分为两大部分,一共分为七个章节,其中一到四章为第一部分,主要是沿着历史文化发展的线索对河南历史文化遗产的梳理,第一部分介绍了从人类起源到文明起源,展示河南在人类起源和文明起源的重要地位。第二章重点介绍了国家文明的诞生,从大禹治水到夏王朝的建立,重点介绍商周时期河南的重要文化遗存。第三章重点讲汉唐时期文化的融合,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其他文化传入中原,促进了中原文化新的发展,同时中原文化也传播到了世界其他地方。第四章以北宋都城开封为重点,展示当时世界上的最大都城的繁荣景象,展现华夏文明的制高点。第二部分为专项介绍,分为三章。第五章陶瓷文化,第六章重点介绍冶金文化,第七章重点介绍河南的5处24项世界文化遗产。此书立足于让世界了解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没有中断并且发展至今的文明,而河南是保留这一文明谱系最完整的地区。让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和特色,了解其包容性和互鉴性,向心力和创造力。

  近年来,河南省文物局立足河南文物资源优势,积极服务国家和河南外交大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拓展与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积极与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截至目前,河南文物已经通过170多个展览在意大利、立陶宛、塞尔维亚、巴西、日本、美国、法国等40多个国家的近120个城市的博物馆展出。比如2017年12月,“洛阳唐三彩艺术展”在波兰卢布林省图书馆(博物馆)隆重开幕。2018年11月“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宝展”在卢森堡国家历史与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在整个欧盟地区引起强烈反响,2019年10月,“梦回布哈拉——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出土文物特展”在乌兹别克斯坦成功举办。同时还引进捷克、英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文物来河南展出,通过这些展览,拉近了彼此的关系,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宣传了中原文明,促进了文明互鉴。

  对外文物展览也为文物保护领域多层次、多学科的交流搭建了平台。近年来,河南省文博机构与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蒙古、肯尼亚等10多个国家的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在考古发掘、科技保护等领域交流互鉴,实现了合作共赢。比如河南省赴蒙古国考古项目“古代北方游牧文化研究”于2017年7月开始实施,取得重大成果,2019年该项目被美国《考古》杂志评为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中国肯尼亚旧石器联合考古项目自2017年开始,其中考古发掘及重大发现已在文物报上发表3篇报道。这既响应了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同时也是为了在肯尼亚寻找更多与现代人起源有关的证据,争取在现代人起源研究领域更多话语权。

  今后将进一步利用河南丰厚的文物资源,深化对中原文化的发掘研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多种形式,向国际传播河南文物新发掘、新发现、新研究。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世界不同国家的文物保护,学术研究等合作。通过文物这一媒介展示中华文明中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服务中原崛起,出彩河南建设。谢谢!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请问,省委外办还将如何发挥现有外事资源渠道优势,助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谢谢。

  省委外办主任 付静

  非常感谢记者朋友们一直以来对外办工作的支持和帮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站在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深刻洞察国内外大势,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全面系统阐释、作出重要部署,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外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我们在持续开展国际传播的具体实践中,更加坚定了对外讲好故事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更加坚定了对外讲好故事的决心和信心。总书记讲话后,我们第一时间组织学习讨论,并迅速拟定了统筹外事资源助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系列举措。

  首先,要丰富对外话语表达。我们将持续推进“翻译河南”工程,鼓励各地各部门加强对中原文化资源的系统阐释,推出一批全面系统、重点突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翻译规范的多语种对外译介精品,丰富对外话语和叙事体系,全方位、整体性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全面提升河南对外形象和国际影响力。我们将立足文化大省实际,用足文化优势,用活红色资源,用好出彩成就,打造特色对外宣传品牌,精心设计外宾参访线路,让外宾行走在中原大地上,随处可感悟厚重文化底蕴,满眼能看到中国新面貌,随时能听到新时代“河南声音”

  第二,拓展传播平台渠道。争取更多重要外事活动、国际性会议、国际机构落地河南,用好中外历史名城对话会等国家平台、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等主场品牌,有针对性地讲好中国故事的“河南篇章”。扩大友城媒体合作力度,推进与友城互播宣传片,开展“功夫进友城”等活动,探索开展“国际留学生中原行”活动,不断壮大传播力量。以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与我驻外使领馆对接开展“联学联办”活动,精心筹办庆祝建党100周年河南省对外交往史展,提高讲好河南故事的社会参与度,夯实对外传播的群众基础。

  第三,提升传播能力水平。目前我们已与省内12所高校共建了中国外交话研究院、黄河生态文明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河南省武术文化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等14个对外话语研究平台,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高端智库建立合作关系。就在上个周末,省委外办和郑州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共同主办了全国第三届外交话语及外事外交翻译国际研讨会,已经成为全国对外话语研究的权威平台、知名品牌,机制化固定在了河南。接下来,我们还将加强与国际或地区性知名主流媒体开展合作,持续开展“驻华外交官河南行”“外国媒体看河南”系列活动。强化国际传播专业人才队伍管理培训,促进优秀语言服务和国际人才培养。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作的重要论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立足河南工作实际,凝聚外事资源合力,真实、立体、全面展示河南形象,真正让世界了解河南,让河南走进世界。谢谢!

  平萍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的,发布会结束之后,可以与省委外办等相关单位联系进行采访。

  朋友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多次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传播体系,提高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河南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富矿”,有责任有条件有能力把“中国故事”讲透彻、讲生动、讲出彩。在此,希望各新闻媒体能够认真做好“中华源·河南故事”系列丛书的宣传报道工作,讲好中国故事、河南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河南声音,为推动我省优秀文化“走出去”,树立河南良好对外形象,构建国际话语权做出积极贡献。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