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面对新的开局,扬起新的风帆,乡村振兴蓝图在一步步挥笔落墨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在“十四五”新征程中,各地两会纷纷聚焦乡村建设,为深入推进宜居宜业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农村现代化步伐献计献策、聚力争先。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首先要求全面改善乡村硬件基础设施,增强城乡基础设施的协调性,合理规划城乡建设空间布局,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少省市进一步细化在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目标,积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满足农村居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需要。
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乡村建设规划引领,以县为单位分类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实施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打造乡村建设示范村500个。有序开展农村燃气建设工作。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补齐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等短板,持续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加快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和地质灾害风险点排查整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
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实施村庄道路畅通工程,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新改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实施安防工程2000公里、改造危桥150座。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同时,进一步提出要实施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动5G网络、物联网建设。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提高供电可靠率,逐步实现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推动能源生产清洁化、消费电气化、配置智慧化。另外,在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方面提出要完善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管体制,3年内完成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坚决避免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还需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注重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为进一步助力公共服务资源向乡村社区基层“下沉”,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养老服务等资源向农村倾斜。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好乡村规划编制,强化县城、乡镇综合公共服务功能。推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进改厕、垃圾污水处理和种植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农村牧区公共设施管护机制。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建设宜居宜业乡村,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
创建“美丽乡村”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需要。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内容和水平的全面提升,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两会上,大部分省市《政府工作报告》都表达了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视,将其纳入2021年重点工作中。
针对美丽乡村建设,地方两会主要从农村改厕、污水治理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着手,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稳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工作。实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着力解决农村垃圾、污水、改厕、村容村貌等突出问题。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方案,深化“厕所革命”,做好农村污水治理、垃圾分类。
除了污染整治,加强乡村规划建设,助力特色乡镇发展也是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乡村规划引导,推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美丽田园乡村,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污水治理,加快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持续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另外,还有一些省市将目光转向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深化文明村镇创建,不断提升乡风文明程度。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建设,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防止大拆大建。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留住乡韵、记住乡愁。推进乡村善治,涵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 助力现代化发展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为畅通城乡联动的国内经济大循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地两会纷纷献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继续擘画乡村发展新路径。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三园”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资源配置向郊区倾斜,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其中,高标准建设“美丽家园”。完成3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推进1.27万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推进500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扎实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鼓励国有企业参与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建设。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促进脱贫人口稳定脱贫增收致富。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村庄规划。打造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升级版,加强传统村落和民族特色村寨保护,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达到270个。
乡村建设水平体现着国家发展的现代化水平,为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势在必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汇聚成波澜壮阔的时代潮流,几近百年,全新的乡村建设行动提出,开启了承前启后,接续未来的新篇章,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乘势而上,未来可期。
·地方声音·
河南政协委员郭爱和:
巧用艺术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是根本,艺术是文化的重要内涵和独特组成部分。让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用艺术的力量,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乡土文化的自我创造、自我服务与自我发展,对于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完善乡村治理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乡村振兴中艺术人才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艺术村官”等方式,让更多的艺术专业人才投身到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破解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以及沟域经济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另外,每年在选聘大学生村官时,可适当向艺术类专业学生倾斜,让一批艺术素养高的大学生走进基层,推动艺术人才的逆向流动,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相关部门也可与高校的艺术类专业或河南省的文化艺术单位联动,选聘优秀的艺术人才、艺术专家到基层挂职锻炼,组织开展“百位艺术家进百村”“百名艺术村官进百村”等活动,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艺术内涵,用艺术的力量引领激活乡村旅游。
湖北人大代表葛天才:
多渠道构建乡村振兴人才体系
要推动全域乡村规划,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多渠道构建乡村振兴人才体系,做好人才引进和培育,发挥人才聚合效应,打造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强化本土人才培育,培育大批乡村基层干部,提高乡村基层干部的待遇,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不断提升创新创业、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人才引进,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技术力量服务农业发展,让有专业技能的科技人才、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各类人才向乡村基层一线流动,同时,鼓励从乡村走出去的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激励当地种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村干部等,发挥资金、技术、技能、经营、信息等优势,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特色农产品销售、养殖业、电商业及乡村旅游业等产业发展上大展拳脚。同时,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党支部书记等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凝聚共识。整合落实各类涉农政策,为乡村人才提供方便、快捷、优惠的金融服务和其他政策支持,有效降低创业者创业投资的门槛。另外,要不断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条件,逐步补齐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短板,逐步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为投身乡村振兴的各类人才提供宜居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让人才全身心地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去。
江苏政协委员冯旭松:
加大农村环保科研,用技术筑牢农村
生态文明建设基础
用技术加持筑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基础。应当从技术角度入手,加快农村环保设施建设,奏好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开发乡村生态资源、打造乡村生态文化的“三部曲”。比如,可以成立江苏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技术联盟,开展先进实用的农村污染治理装备研发和技术储备,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治理的步伐。统筹各相关涉农部门用于生态环境治理的补助资金,发挥国有资本撬动效应,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防范风险的原则下,省市县国资联动,组织多渠道项目融资,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到农村环保中来,形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多方合力。
浙江人大代表裘银芳:
加快培养更多农民“工匠”
要加强浙江省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加快培养更多的浙江农民“工匠”,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给予职业农民“农业产业新兴阶层”“农业新型职业经纪人”等身份,增强社会认同。同时针对职业农民建立健全相关工商登记、项目审批、技能培训、土地、税费、融资等方面的专项扶持政策,通过多层面、多渠道的鼓励、引导,促使更多的劳动者自愿终身从事农业,成为扎根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要制定专门的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拓宽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养渠道,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提升人才综合素质。要在信贷、用地、技术、信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创业导师”制度,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要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加强浙江农村人才市场建设,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提高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三农”的能力。要健全激励机制,营造农村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河北政协委员程彦培:
推进实施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
进入“十四五”以后,河北省应对已完成的农村污水处理和改厕问题开展排查整改工作,对农村生活污水实现资源化利用,实现污水不出户不出村。把灰水处理后冲厕,冲厕黑水处理后灌溉,实施集中处理的村镇可把处理后的水储存在水塘用于灌溉,这样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保持了生活污水零排放。推进实施农村污水循环利用是农村污水处理的终极目标。省里还要加大财政对于农村污水处理和废水利用的支持力度,一方面要多渠道争取各项专项资金和专向国债资金,另一方面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的污水治理与非水资源利用项目。同时,还需加强后续运维管理工作,完善农村环境科普教育,促进农村优美环境的保持,让农村环境更洁净。
山东政协委员钟国栋:
强化黄河滩区迁建后续扶持,推动乡村振兴
搬出滩区迁入新居只是第一步,后续扶持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确保滩区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才是最终的目标。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后续扶持工作,关键在人,关键在党的领导。要把后续扶持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在统筹谋划产业发展方面,建议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实施电商扶贫、光伏扶贫,实施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工程,为黄河滩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利用独特的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强化健康服务、深化社会保障、提升社区服务,解决社区治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让搬迁群众能够稳得住。要加快推动搬迁群众身份融入、情感融入、社会融入,推动搬迁群众与新邻居形成良好的新型邻里关系。
四川人大代表周华:
让“美丽宜居乡村”在四川遍地开花
切实加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规划编制及实施,在保护好古村落、传统文化和村民自愿的前提下,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大力建设适度规模的聚居点,杜绝简单的“换换顶、刷刷墙,种种草,修修沟,平平路”,以适度规模的新村聚居点为实施,争取建设一村、引领一片、持续推进,让“美丽宜居乡村”在四川省遍地开花,这样更有利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效率,有利于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此外,结合“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同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真正做到“沟端、路直、田成型”,更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为农业高效化、优质率、适度规模化经营奠定基础,使粮食生产的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在乡村治理方面,需要加大乡村治理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