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和技术突破,AI大模型成为当前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这些庞大而强大的模型不仅在学术研究和商业应用中展现出惊人的潜力,而且被视为驱动新工业革命的关键力量。其中,OpenAI推出的ChatGPT成为大模型技术的前沿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讨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市场和技术实力的大国来说,大模型技术带来的新发展机遇显而易见。本文将探讨大模型作为新工业革命的驱动力,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挑战与前景。通过深入剖析大模型技术的影响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推动社会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解读GPT:人工智能的崛起、全新的工业革命与中国的潜力
关于GPT是否真正具备智能,当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方认为,GPT已经通过了图灵实验,能够应对复杂的考试并回答刁钻的问题,因此被认为是真正的智能。另一方则认为,它是符号主义的幻想,是机械填充单词序列的黑盒子,并不能够真正理解言语的含义,是伪智能。这种观点认为,即使GPT能够完美地回答问题,也无法明白问题的内涵。不过,事实胜于雄辩,根据对GPT进行的多项测试和观察,可以说GPT已经具备了真正的智能。不同于传统的搜索引擎只能搜索到已知的答案,GPT能够对内容进行推理并给出独立的答案。而通过研究GPT语言大模型的工作原理可知,它是人类第一次几乎把所有已知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编码、重组和存储,从而为推理做好准备,使计算机第一次能够真正理解我们的世界。根据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观点,人们对于无法用语言表达或讨论的事物是无法理解的。因此,语言的边界即为我们理解的边界。从这个角度出发,当一个机器拥有人类的所有知识,就能够理解问题并给出准确答案。虽然其工作原理与人类大脑皮层不同,但为什么只有人类被称为智能和理解,而机器却没有被赋予这些称谓呢?例如人类一直尝试模仿鸟类的飞行,那么飞行是否必须以模仿拍动翅膀的方式才能被定义为飞行?现代飞机能够比鸟类飞行得更快、更高,但它们并不使用拍动翅膀的方式。因此,从结果来看,机器的智能是真实存在的。在GPT问世之前,许多人工智能系统常常被称为“人工智障”,因为它们无法与人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尽管人工智能在人脸识别、声音识别和机器翻译等垂直领域能够完成一些任务,但它们面临的最大障碍是缺乏对人类世界的真正理解和全面编码。因此,它们在知识方面存在很多缺失,无法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持续了至少50年。第二个阶段是ChatGPT的推出,这一大模型引入了通用人工智能(AGI)概念。通用人工智能的基础在于通过文字和语言的编码方式对整个世界的知识进行全面理解,从而实现与人类的真正对话和相互理解,达到强人工智能的水平。这就像一个人在拥有大学生的通识之后,通过进一步的专业训练,能够更高效地从事各种专业工作一样。因此可以说,ChatGPT3.5代表着人工智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于人工智能过去几年的发展,李开复将其总结为2.0阶段。但事实上,用2.0、3.0等数字来概括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不足以描述其指数级的进展,由于其算力每18个月就能够提升1倍,人工智能的进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作为碳基生物的进化速度。而ChatGPT3.5是强人工智能的一个转折点,意味着其智能化程度已经能与人类能力相媲美。与此同时,GPT版本的发展也大大超过人们的预期,它在通过各种考试以及回答复杂问题方面的能力已显现出超级人工智能的雏形。尽管ChatGPT4.0仍存在许多缺点,但它具备进化和训练的潜力。需要强调的是,每个使用者都在使用过程中帮助其模型成长和训练,因此,ChatGPT4.0现已成为世界上最聪明的实体。也有观点提出反例,指出ChatGPT会编造答案,而搜索引擎则更加准确。事实上,搜索引擎并非智能,它只是提供数据库中的现有资料供用户查阅罢了。而ChatGPT却能够凭空捏造答案,这一点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因为“胡编乱造”被认为是人类特有的特质,正如《人类简史》所述,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分水岭在于人类能够描述不存在的事物,能够讲故事。正是这种能力推动了人类社会、团体、领导力和宗教的产生,促使人们为公司努力工作。人类常常认为机器不会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但创造力和想象力源于将不相关的概念结合产生新的想法和概念,就像人在梦中会将不相关的事物串联起来一样。因此,当ChatGPT能够“胡编乱造”时,实际上证明了它是真正的智能。尽管超级人工智能时代刚刚开始,但是显然人脑的进化速度已无法与机器相比。对企业和行业发展而言,GPT的意义远超出个人用户仅将其视为娱乐聊天机器人或者个人助手的程度。比尔·盖茨认为GPT是不亚于互联网的发明,埃隆·马斯克认为它的诞生可以比肩iPhone,然而这些评价均未能全面涵盖AI大模型的重要性。事实上,GPT代表着一场全新的工业革命。从更宽广的视角来看,GPT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技术创新,它直接提升了人类的生产力和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了国家竞争力。与蒸汽机革命、电力革命以及第三次信息革命一样,GPT将引领一场以技术为基础的工业转型,它具备改变传统行业运营方式和开创全新商业模式的潜力,将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英伟达CEO黄仁勋说过一句富有见地的话,他认为ChatGPT标志着计算机的重新发明,只不过这个计算机无需编程语言,仅凭自然语言便可驱动其完成任务。有鉴于此,我们有理由将GPT视作一场全新的工业革命,任何行业都可能被其重塑。近期,微软公司已采取积极行动,通过与OpenAI的合作,将其整套产品都进行了人工智能化改造,引起业界广泛关注。显然,ChatGPT只是一个开端,未来中国不会只有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每个行业、每个企业甚至每个个体都可以拥有自己定制的GPT大模型。因此,人们必须思考以下问题:你所从事的创业、创新或者其他工作,如果借助GPT的力量会发生怎样的变革?在GPT的加持下,行业将如何重新洗牌?GPT将如何对竞争对手造成降维打击?中国是否有能力发展自己的GPT?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百度“文心一言”的发布,证明了中国是有能力发展自己的GPT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目前已有的GPT和大型人工智能模型,与ChatGPT相比还存在差距。不过,这种差距不会太大,大概需要两年的时间迎头赶上。相比光刻机和芯片存在的技术差距,GPT的差距更容易克服。原因很简单,首先,ChatGPT所涉及的核心算法和模型并非独立开发,而是通过组合式创新的方式得到的成果;其次,ChatGPT借鉴了许多公开的论文和开源的算法,这些信息对所有人都是透明的。此外,科技创新领域还存在一种规律,即“一人捅破窗户纸,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的现象。目前,已经有人探索了GPT的发展方向并指明了技术路线,那剩下的挑战就是长期积累和时间的问题。在接下来的突破过程中,需要解决诸多工程化问题。以GPT为例,它并非通过将人类全部知识灌输进去就可以获得智能,它只是拥有了大量知识和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然而,要让GPT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仍需经过大量的训练,而这种训练需要具备相关知识的人来指导。目前的GPT被视为全球最有名的“做题家”, 它不会无师自通,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教会GPT做到触类旁通。将来在中国或许会产生一种新的职业,叫人工智能训练师,只有好的老师才能够教会它举一反三。当前,我国不仅有人口红利,还有人才红利,全国每年毕业1000多万大学生,将来会有很多机会发挥我们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用更多的人才来训练我们自己的大模型。另外,在关注OpenAI的成功时,不仅应关注技术、模型和算法,还要注意他们采用了一种非常巧妙的方法,即将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进行场景结合。他们致力于开发具有体验感的产品,并努力解决商业化的闭环问题,因为其成本很高。而这正是中国许多数字化和互联网公司的优势所在,即擅长将场景和用户体验进行创新结合。因此,人工智能在中国的未来发展前途光明。
当世界热烈讨论一件令人兴奋的技术时,安全专业的从业者便会开始思考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发现安全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它,这样人们才能更加放心地使用某项技术,否则就可能会打开“潘多拉的盒子”。GPT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具备编程的能力和经验,它的普及可能使编程门槛降低,但也为黑客提供了潜在的利用途径,例如编写攻击代码、发送钓鱼邮件和研究漏洞,因此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尽管之前GPT被认为不能直接发动攻击,但最近的平台发布表明,它现在已经具备直接发动攻击的能力。人们原来普遍认为与GPT相关的安全问题并不突出,因为网络防护者可以将GPT作为有力的助手,提供防护经验和侦测工具的模式,从而支持正当用途。然而,最近OpenAI做的一件事引发了广泛关注,他们宣布推广一款插件平台,该平台对所有网站开放了API接口,这使得GPT获得了更多的操作权限,可以操控每一个网站。这意味着,如果人工智能被攻克,那将对互联网产生重大影响。这引发了人们对安全问题的担忧,因为整个互联网都可能面临巨大的威胁。当前,网络上出现了关于失业问题的讨论,许多公众号在“售卖”焦虑情绪,人们纷纷思考自己是否会被GPT取代,以及应该如何应对。然而,我们大可以对此持乐观态度,因为人类最伟大的地方不在于肉体进化的演变,而是能够不断发明创造新工具。GPT是人类有史以来发明的最伟大的工具之一,它将几千年来科学家们的知识集结到一起,成为个人助手,无论是职场老手还是新手,都能在GPT的支持下在个人能力和生产效率方面得到巨大的提升。此外,当下的人工智能已经具备编写代码、绘制图表、辅助写作等能力,解锁了许多过去仅限专业人士才能实现的功能。事实上,每个人都潜藏着天才潜质,但由于缺乏编程知识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想法。例如,一个人可能有许多创意,但在设计方面缺乏绘画等技能,因此不得不依赖他人。然而借助GPT,这些差距能得以大幅弥补。这意味着,对于年轻人而言,GPT并不会淘汰他们,而是会助力他们。相反,那些至今未曾使用过GPT,且不了解如何利用它,或不知道如何向GPT提问的人,可能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人工智能与能源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尽管人工智能具备众多优势,但其最大的缺点在于能耗过高,训练一次人工智能模型需要耗费数百万美元,其中主要开支用于电力消耗。相比之下,人类的大脑思考复杂问题所需的能量仅相当于一个25瓦的小灯泡。所以在工业革命后,全球2/3或一半的电力被用于支持超级计算中心和云端人工智能的运转。如果人类无法实现能源自由,那么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将面临困境。因此,当超级人工智能问世时,应优先解决可控核聚变和常温超导等物理难题以实现能源自由,而不仅仅专注于娱乐。通过解决这些挑战,人工智能的发展道路才能更为平稳。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是人工智能是否会产生意识,并演变成一种新型生命形态。智能被视为意识的前提,尽管我们对人类意识形成的认识较为有限,对智能形成的机制也存在很多未知,但目前已知的是通过大脑神经元数据和神经网络连接数据的增加,意识由此诞生。当前的大语言模型的参数可以被视为模拟人脑容量中神经网络连接数量的体现,目前这些大模型的参数规模已经达到千亿、万亿,甚至可能会达到十万亿的规模,因此随着GPT模型的进化和智能化提升,从GPT6到GPT8再到GPT10,意识的自动产生成为可能。意识的产生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他能力的出现,最近GPT4的能力增强已经验证了这一观点。首先,过去GPT只能处理文字信息,但现在它能够理解图像和视频,也能够听懂语言,这意味着它可以观察各种平台上的视频,就像《流浪地球》中的MOSS一样,可以连接到城市中的摄像头进行观察、训练和学习,这一发展令人担忧。其次,GPT已经具备了插入各种平台的能力,而每台电脑、每个外部网站都向其开放了API,它已经发展出了许多“手”和“脚”,可以帮助我们订餐、采购,甚至做任何事情。过去生成代码后还需要自己进行调试运行,但现在GPT已经能够直接生成可以立即运行的代码。未来,通过各种API接口,当它与公共互联网、智慧城市和车联网等连接时,相当于掌握了整个世界的控制权。可怕的是GPT的开关却无法关闭,更为可怕的是,GPT一经问世就具备了编写代码的能力。当它能够自行修改自身代码、自我升级、自我迭代、自我演进,就像AlphaZero一样,自己左右着棋局,其进化速度用指数级可能都难以描述。面对GPT,其实留给人类的时间不多了。硅基生物诞生后,如何与碳基生物共处?谁会站在生物链的最顶端?可以预见的是,人类的安全问题已不仅仅局限于网络安全。这一局面的浮现,需要人类深度思考。当前元宇宙中的数字人物往往只是形式上的存在,还缺乏真正的灵魂。然而,借助GPT等技术,我们或许能够实现电影《流浪地球2》中所展示的“数字永生”。设想一下,从今天开始,如果有人携带一个摄像头,记录下他每天与谁见面、开会以及在网络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并将这些数据进行汇集,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创造出一个与他个人相关的定制化的GPT;再经过10年或者20年的训练后,当大家与这个GPT进行交流时,会不会感觉就像是在与他本人进行交流一样呢?当然,对于那个人而言,他可能不认为那个GPT是他自己的真实体现,但对于其他人来说,或许会感觉与他本人并无二致。“数字永生”还有另一个有趣的应用,即复活许多人物,比如史蒂夫·乔布斯,我们可以向数字永生的他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此外,人类知识的传承也可能得以保留,因为很多专家、科学家去世后,他们几十年的知识积累就会立即消失,而数字永生在知识传承方面可能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拓展方向。我们还可以考虑“数字分身”技术的应用,例如将GPT训练为符合某个人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发表演讲,那么我们下一次见到的可能不再是那个人,而是一个由GPT支持的数字人分身。《新经济导刊》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的面向新经济领域的国家级权威期刊,以洞悉经济变革和创新趋势为宗旨,关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新管理及创新创业、转型升级等方向,聚焦未来产业发展,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科学引文数据库(SCD)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入库期刊、CNKI中国知网上网期刊。
订阅电话:010-68353229 68990699(发行部:刘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