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最新资讯首页 最新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新时代:从机器人大国向强国转变 中国优势、梯队崛起
2024-11-07 22:4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新时代:从机器人大国向强国转变 中国优势、梯队崛起

  原标题:产业深度研究报告:中国优势、梯队崛起

  来源:未来智库

  1、 从机器人大国向强国转变,未来 5 年将进入中速增长期

  1.1、 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全球第一,2018 年全球占比 33%

  中国是全球机器人销量第一大国,2018 年全球占比 33%。从 2002 年开始我国 机器人销量高速增长,在全球的占比呈趋势性上升,2018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 量、销售额、保有量均位居全球第一。2018 年中国机器人销量达 14 万台,全球占 比约为 33%;保有量 57.5 万台,全球占比 23%。本体市场销售额 260 亿元左右,集 成市场规模 1100 亿元左右,全球第一。

  1.2、 中国工业机器人未来 5-10 年进入中速增长期

  过去 20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高速成长。2002-2018 年机器人销量复合增速达 到36%,2002-2010年期间复合增速达到52%,2010-2018年10年销量复合增速33%, 2013-2018 年 5 年销量复合增速 31%,预计未来 5 年将进入中速增长的成长期。预 计销量复合增速 15%,收入复合增速 10%(“ 2.2 密度提升”章节有详细测算) 。

  2000-2009 为初创期。初期下游中国汽车产业、3C 电子行业自动化程度相对较 低,工业机器人年销量不大,10 年期年均销量不到 5000 台,但高速增长,2002-2010 年 8 年期间,销量复合增速达到 52%。

  2010-2018 年,高增长并未结束,年均增速达 33%。期间下游汽车、3C 电子 行业继续高增长,与此同时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机器人需求继续大增,销量复合 增速约 37%。2017 年销量达 13.8 万台,是 2009 年的 25 倍,年均销量 5.6 万台, 为上一阶段年均销量的 10 倍。行业井喷的同时,政策锦上添花,国家和地方产业 扶持政策密集出台。随着机器人使用成本的降低,用户机器人应用渗透率大幅提升。

  预计未来 5 年进入稳定增长期,预计复合增速达到 15%。随着下游行业需求增 速放缓,叠加政策退出,2018-2019 年行业进入调整期,根据我们的预测模型测算 未来 5 年行业销量增速达 15%。从国际经验看,国际机器人最强大国家为日本,在 经历了 1967-1980 的产业初创期、1980-1990 高速期后,进入长达 22 年( 1990-2012) 的稳定增长期。

  1.3、 中国第三个拥有完整产业链,正向机器人强国迈进

  2000 年前后外资巨头相继进入中国,市场主要由外资占领,主要应用于汽车 行业。国内公司以代理和系统集为主,内资公司沈阳新松暂露头角,进入本体市场。在 2010-2017 年,虽然四大家族为带表的外资仍然占尽优势。但是在产业政策的大 力支持下,借助行业的高速发展,本土机器人行业得到跨越式发展。国内系统集成 商发快速获的竞争优势,并且开始由产业链下游向中上游拓展,直接和外资巨头展 开竞争。在 2018-2019 年的调整期,市场竞争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国产品牌竞争力 继续提升,国产化率得到持续提升。

  中国是全球第三个具备机器人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中国、日本、韩、美、德五 国合计占全球 73%的需求,同时也是主要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大国。中国具备核心零部件、本体、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中国和日、韩国都是具备完整产业链的国家。美国和德国缺乏减速器零部件供应商。

  中长期看,中国机器人产业具备国际竞争优势。从工程师红利到人工智能技术 优势,中国有望比肩发达国家,引领机器人产业发展。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发展可分 为三个阶段四大层次。第一层次的发展对应人口红利优势,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 发展对应工程师红利优势,第三层次的发展对应人工智能技术优势。中国基于人口 红利优势和工程师红利优势,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快速度过第一到第三层次,中国目 前和日本、韩国等领先国家一样,处于第三层次机器智能向第四层次人工智能过渡 阶段。中国基于持续的工程师红利和世界前列的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有望比肩发达 国家,引领未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2、 行业中速增长逻辑:下游成长、密度提升、进口替代

  2.1、 下游成长:2020 年看好 3C 需求复苏+长尾市场渗透率提升

  2018-2019 年汽车、3C 下游需求下滑,食品医疗、物流等长尾需求高增长且有 望持续。 2018-2019 年电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行业市场需求下滑;半导体、家电、 汽车电子增速不及预期;锂电、光伏、食品医疗、物流、金属加工等行业保持较高 速增长。市场下行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行业逐渐由汽车向一般工业如金属 加工、食品医疗、日化、光伏、通讯等行业进行渗透,细分行业带来新的增量市场。

  2019 年下半年,锂电、光伏投资稳定,3C 回暖 5G 加速,新能源汽车项目加速 落地,几项叠加机器人需求复苏。疫情前预计 2020 年,3C 需求增加(5G 换机潮+ 苹果投资大年),汽车行业大概率复苏,机器人场可能迎来两位数增长;随着疫情 进入平稳阶段,下游行业需求将阶段性释放,加之政府有望推进相关经济刺激措施 落地,机器人市场将逐渐好转,全年增长率下调到 5%-10%左右。

  汽车:经历 2019 年产能和库存调整,2020 年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预期,有望正 增长;但疫情影响复工推迟,主机厂和零部件厂产能不足;上半年缓慢回复,下半 年有所增长。全年预计-4%。

  3C:劳动密集型,复工难度大,规模化投资预计在二三季度集中释放。一季度 全年占比不高,需求被递延至旺季。5G 换机和苹果、华为新机带动,全年增长个 位数上看 2 位数。

  医疗用品:劳动密集型,对卫生和安全要求高,一直是稳定增长得市场。疫情 短期刺激口罩机等需求,中长期加速机器换人,预计全年高速增长。

  食品饮料:市场空间大但附加值低,目前渗透化率低,高附加值细分领域及龙 头企业(如白酒的茅台)开始进入自动化阶段,因此低基数下增速持续较高。

  物流:疫情刺激物流自动化率提升,机器人需求持续高增长。

  光伏:一季度是传统淡季,疫情影响被消化。补贴取消前强装和自动化刚需, 预计受影响不大。

  5G 大年+苹果大年,2020 年看好 3C 自动化需求复苏,超 10%增长

  3C 行业成本端驱动行业自动化率提升。品牌商负责设计、零部件外包、组装 代工。组装段位于产业链最末端,人数多,自动化改造需求空间大。国内自动化供 应商主要集中在这一领域。3C 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更新快,产品以多批次、小 批量为主,自动化生产线的柔性不如传统流水线,一旦产品更新换代,自动化生产 线需要重新规划。例如富士康已使用 5 万台机器人,年产 1 万台,提出目标 2020 年自动化率 30%。

  当前的两个机遇:1、4G 转 5G,新工艺大量出现尚未定型,需要集成商深度 参与;2、以立讯、领益、伯恩、、歌尔为代表的陆系代工厂有望从台系手 里抢得份额,需尽快提高自动化率。

  2.2、 密度提升:密度有翻倍空间,行业中期具备良好成长性

  机器人性价比不断提升、投资回收期缩短,推动机器人使用密度的提升。工业 机器人使用密度是每万名制造业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数量。一方面,随着机器人 技术趋于于成熟,易用性增强,效率提高,机器人价格降低,机器人投资回收期缩 短;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上升。两个因素共同推动中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持续 提升。

  释义:机器人密度=制造业工人/机器人保有量

  我们预计 2024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 138,非汽车行业达到 105,汽车行 业达到 1154。

  2018 年中国机器人密度仅为 63,未来 5 年预计将超过 2018 年欧洲的水平,达 到 138,约 118%的增长空间。2010 到 2018 年,我国机器人密度提升了 7 倍,年均 增速达到 37%。预计未来复合增速下降到 15%,预计 4 年后机器人密度将达到 138。2018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约为 63(我们调整测算),低于全球平均 99,远低于 欧洲 114,大幅低于新加坡 831、韩国 774、德国 338,日本 327。

  目前中国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为 750,未来 5 年将到 1154,54%的上升空间。2018 年中国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 750 台/万人。2010 到 2018 年汽车行业机器人密 度复合增速 28%,2013-2018 年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复合增速下降到 22%。假设 2018-2024 年机器人密度提升的复合增速为 9%(考虑到汽车行业自动化程度已经很 高了),机器人密度将达到 2024 年的 1154;达到 2017 年日本和法国的水平,还有 约 54%的上升空间。

  非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目前约为 42,预计 2024 达 105,约 150%的上升空间。2018 年我国非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为 42 台/万人。2013-2018 年 5 年中国非汽车行 业机器人密度从 7 增长到 42,累计增长了 6 倍,年复合增速 44%,假设 2018-2024 年非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增幅下降到 20%,5 年累计增速将达到 2.5 倍,机器人密 度将达 105。韩国、日本、台湾 3C 电子产业发达,自动化程度高,因而机器日使 用密度高。中国除汽车、3C 电子外还有很多其它制造产业,长尾行业密度提升慢 于 3C 电子、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将远低于目前日、德的水平,但预计 将达到接近澳大利亚和美国的水平,未来 5 年有望达到约 105。

  预计 2024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 124 万台,机器人密度达到 138,预计 2019-2024 年本体销量复合增速 15%,本体与系统集成收入复合增速将达 10%。年 均本体市场 311 亿元,系统集成市场 1245 亿元。

  2.3、 进口替代:中长期强逻辑,产业链各环节梯次推进

  在下游需求和产业政策带动下,国产机器人不断追赶超越。十年外资巨头占据 绝对优势地位,国产机器人主要是给外资做代理或者系统集成,处于价值链的最低 环节。十年后的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全球机器人产业链加速向大 陆转移。外资品牌地位动摇,二线品牌彼此整合或者被整合;四大家族中德国 KUKA 已经被中国企业美的收购。国产机器人已经从产业链各个环节跟外资直接竞争。

  机器人各产业链将梯次获得竞争优势。根据 IFR 和 MIR 数据,上游三大核心零 部件及中游本体的国产份额均超过 20%,系统集成汽车领域国产份额达到 70%、3C 领域达到 50%,长尾行业达到 90%。2018 年国产份额从 2017 年的 22%增长到 27%。

  2.3.1、 关键零部件:均取得突破,打破外资品牌垄断局面

  核心零部件是机器人产业链进口替代的关键环节。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 件分别是控制器、伺服系统、减速器,占到制造成本接近 70%,是制约中国机器人 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纯控制器企业难以突围,结合本体是方向。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包括硬 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部分国产品牌已经掌握,基本可满足需求;软件部分,国产 品牌在稳定性、响应速度、易用性等还有差距。成熟机器人厂商一般自行开发控制 器,以保证稳定性和维护技术体系,控制器市场份额基本跟机器人本体一致。国际 品牌包括 KEBA、倍福、贝加莱这样提供控制器底层平台的强势厂商,国产企业仅 仅从事控制器难以突围。

  控制器未来趋势是标准化和开放性。现有的机器人控制器封闭构造,有开放性 差、软件独立性差、容错性差、扩展性差、缺乏网络功能等缺点,已不能适应智能 化和柔性化要求。开发模块化、标准化机器人控制器,各个层次对用户开放是机器 人控制器的一个发展方向,未来可能会出现提供控制器模块的平台型企业。

  伺服系统四大阵营竞争激烈,国产向上突围难度大。日系品牌凭借良好的产品 性能与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垄断了中小型 OEM(设备制造业)市场,以 松下、安川、 三菱为代表;西门子、施耐德、博世等欧美品牌占据高端,下游以大型机械为主;台湾品牌产品价格和技术水平定位于外资品牌和国产品牌之间,以台达及东元为代 表;国产企业以为代表,产品功率范围多在 22KW 以内,技术 路线上与日系产品接近,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

  日台份额下降,欧美份额稳定,国产份额上升,2018 年国产占比 25%。2018 年,欧美系市场份额从 18.7%提高到 19%,日台份额从 59%略降到 56%,国产厂商 份额从 22.3%增长到 25%。其中份额占比最高日台系厂商业绩普遍下滑,和其优势 电子、机床等行业景气度下滑有关;欧美系厂商份额略有增长,最具代表的是西门 子和施耐德;以汇川、埃斯顿为代表的国产伺服依然增长迅速,但主要集中在低端。

  绑定机器人本体的运控一体化是未来趋势。用户选择的排序分别是可靠稳定性、 价格、服务。服务和性价比是国产品牌的优势。这需要对运动控制领域长期深入的 研究,大量资金投入和长时间的市场验证,对技术、资金、人才要求都较高,国内 代笔性企业汇川技术、埃斯顿。控制器和伺服系统关联紧密,运动控制一体化是未来应用趋势,但需结合本体使用,本体企业在达到一定体量后,都会倾向于自主生 产运动控制,单纯做运动控制很难生存。

  减速器:看好长期前景,有望打破日本垄断

  一:供应链向国内转移,中国具备要素优势。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 场。国产机器人本体发展迅速,外资巨头深耕中国市场,加速本土化,全球新的产 能规划大部分都在中国,带来机器人供应链转的本地优势。

  二:国际巨头发展瓶颈。减速器进入壁垒高,技术要求高、资产投入大、长时 间的研发验证,全球能够批量提供减速器的只有日本纳博特斯克、住友、捷克 SPINEA、日本哈默纳科等几家企业,这几家企业面临各自的困境,给了中国企业 赶超的机遇期;

  三:国产减速器突破量产。作为机器人最核心、成本占比最大、技术含量最高 的零部件,减速器是纯机械部件,主要难度在于高精度数控机床等设备的投入和热 处理、精密加工等工艺。经多年投入和工艺积累,国产公司已具备量产能力,长期 来看,除日本外,中国将成为主要的降速器供应商。

  需求:本体厂商纷纷规划扩产,疫情短期影响需求但长期无忧

  机器人巨头选择在中国扩大本体产能以辐射亚太市场,四大家族纷纷规划在华 新增产能。四大家族纷纷宣布在华新增产能(发那科未在中国生产本体),国内龙 头也纷纷扩大产能,抢占市场份。埃斯顿、众为兴、欢颜、汇川技术、埃夫特等, 一方面不断在扩产能,另一方面产能利用率不断在爬坡,疫情对需求短期影响但长 期无忧。

  供给:长来看外资供给紧张,国产 RV 减速器接受度不断提高

  日本纳博特斯克、日本住友重机、斯洛伐克 Spinea 是全球 RV 减速器三强。

  纳博特斯克:产能扩张谨慎。纳博特斯克是 RV 减速器全球霸主,全球市场份 额 60%以上。目前有日本的津工厂和中国常州工厂两大生产基地,2018 年减速器 产量在 84 万台左右。未来产能计划,纳博将以津工厂扩产为主(目前产能 60 万台 /年),以常州工厂扩产为辅(目前一期产能 20 万台,在建二期产能 20 万台)。但 我们认为未来 5 年纳博减速器产能不会大幅扩张,一是减速机生产本身的复杂性, 简单的设备投资并不能增加产能;二是经历过泡沫时代,日企对固定资产投资非常 谨慎小心,不会轻易扩产。

  住友重机:减速器业务不受重视。日本住友重机为住友集团旗下机械公司,业 务涉及船舶、电力设备、工程机械、机械零部件等,减速器仅是公司一个部分(住 友重机械减速机),且减速器收入远远低于其他板块业务收入,没有明确看到非常 积极的信号。

  Spinea:减速器业务可能被战略放弃。Spinea 的减速机为自主核心技术,自成 一派。由于其技术特点,产品结构较为复杂,无法适应机器人小型化一体化的趋势, 在市场上并非主流,在日本纳博的重压下难言颓势。且其高精度减速器进入我国市 场比较晚,市场开拓不乐观。根据产业调研,减速器业务有可能被寻求出售。

  看长期,国产 RV 减速器有望打破日本垄断

  国产 RV 减速器已突破“工艺+设备”的核心难题。我们认为国产 RV 减速器 主要难在工艺和设备,推广难主要难在设备的高额摊销导致初期没有性价比优势, 而这两个问题当前均已经得到突破。

  1)国产 RV 减速器产品突破量产工艺。RV 减速器的研发并不需要从 0 开始的 理论研究突破(纳博特斯克、哈默纳克的减速器专利均已经公开),而是沿着巨头 脚步,在工艺层面的积累和采购先进机床加工设备,这两点都是可以用时间较快弥 补差距。等国产企业大批采购先进机床设备和检测设备,经过 5-8 年以上的摸索积累,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于 2018 年初步量产。

  2)国产 RV 减速器已小批放量。2018 年国产 RV 减速器突破信任壁垒,已小 批次放量。其中南通振康的 RV 减速器已批量供货埃夫特、欢颜等本体企业,中大 力德2018年和伯朗特签订8万台订单,双环传动2018年和埃夫特签订1万台订单。

  本体扩产进程取决于市场回暖程度,长期看好国产 RV 减速器进口替代。外资 巨头及内资本体厂商规划产能饱满,但实际投产进程取决于机器人市场需求回暖程 度。目前国产 RV 减速器已突破量产,随着市场需求回暖,国产 RV 减速器进一步打磨工艺,未来看好国产 RV 减速器打破日本垄断。

  2.3.2、 中游本体:国产份额持续上升,冲击外资市场地位

  机器人本体的硬件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主要在结构的优化和使用体验的提升;外资巨头的优势逐渐向软件转移,给了国产本体追赶的窗口期。掌握自主运控技术、 提升附加值是国产品牌突破的关键。多关节、SCARA、直角坐标是应用最多的机器 人本体。三种应用最广泛的工业机器人本体为多关节(6 轴为主)、直角坐标和 SCARA。根据CRIA, 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多关节占比66%、直角坐标15%、SCARA14%, 三类合计占比 95%。

  外资仍垄断高端市场,但硬件技术进步放缓,国产企业追赶良机。发那科、ABB、 安川、库卡是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市场份额合计占比超过 40%。国内工业机器人 高端市场基本为四大家族垄断,国产份额 27%主要是中低端市场渗透率提升。另外 机器人本体硬件技术趋于成熟,难有颠覆创新,主要在软件和智能技术应用上。外 资“停滞不前”给中国企业追赶良机。结合巨头发展经验和产业现状,掌握运动控 制核心技术,提升本体附加值的头部企业优势会越来越大。

  低端产能出清,集中度上升,掌握运控技术的龙头优势明显。产业低端产能出 清,无核心技术的组装型本体企业大批淘汰,市场集中度提升是机器人产业平稳发 展阶段的主旋律。根据 MIR 数据统计,2018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集中度进一步 提升。以四大家族为首的 TOP10 厂商占据 63.5%的市场份额,国内厂商众为兴(新 时达收购,SCARA 为主)、埃斯顿(多关节为主)表现亮眼。

  2.3.3、 下游系统集成:国产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系统集成领域国内企业占据主导。根据 MIR DATABANK 统计的 3995 家集成 商样本数据,本土民营集成商占比 95%以上。1644 家覆盖汽车行业,占比 41.2%;550 家覆盖食品饮料行业,占比 13.8%;514 家覆盖家电行业,占比 12.9%;301 家 覆盖医疗行业,占比 7.5%;494 家覆盖消费类电子行业,占比 12.4%(有些厂商会 涉及覆盖多个行业);在汽车、3C 电子、食品饮料、医疗新能源等头部行业,几乎 已经覆盖了所有的工艺环节,在其他中长尾行业,工艺环节覆盖也在快速拓展。

  本土集成商垄断低端工艺、领先中端工艺、渗透高端工艺。在搬运码垛等低端 工艺应用领域,本土集成商占据绝对主导;在装配、拣选、焊接等中端工艺应用领 域,本土集成商占据优势,在喷涂、视觉监测 AOI 等高端工艺应用领域,本土集成 商也在不断渗透。

  本土集成商垄断长尾,领先 3C,突破汽车

  汽车行业系统集成:外资主导,国产从焊装开始突破。整车制造四大工艺:冲 压、焊装、涂装、总装,总体上外资集成商占据主导,但国内集成商基于本土化服 务优势,从焊装环节突破,正逐步进行替代,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本土集成商。

  3C 电子:国内集成商与外资同台竞争。3C 电子机器人需求非常多样化,以技 术难度相对较低的小型机器人为主,注重成本和服务,外资难以直接转移在汽车行 业大型机器人应用的绝对优势。国内集成商基于本土优势、价格优势和外资品牌同 台竞争,目前市场份额不输外资品牌,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本土集成商。

  其他长尾市场:本土集成商占据主导。食品饮料、医疗、物流等长尾行业市场 机器人需求同样多样化,定制化程度高,价值量相较于汽车较低,外资品牌难以全 面顾及,这些领域本土集成占据主导优势,但目前还没有较多规模企业出现。

  资源整合、行业理解和资金规模是系统集成三大核心竞争力。资源整合和行业 理解都需要长时间积淀,跨行业快速扩张较为困难,除了汽车和 3C 外,难以有其 他行业通过复制快速实现规模化。因此成功的系统集成商往往聚焦少数甚至一个行 业,做深做强,与下游巨头建立紧密商务关系,成为细分龙头。另外,系统集成集 成商还面临资金壁垒,因为项目周期一般较长,需要垫付大量资金,多个项目并行 对企业资金链压力巨大。

  行业洗牌期,细分龙头强者恒强。本土集成商数量众多、竞争激烈,2018-2019 年汽车、3C 景气度有所下滑,系统集成商增速也纷纷下滑,进入行业洗牌期。基 于资源整合能力、行业理解积累和资金规模三大核心竞争力,我们认为长尾集成商 将不断淘汰出局,企业数量大幅降低,细分行业龙头将强者恒强,享受新一轮自动 化景气周期。

  3、 需求周期与趋势:数据持续改善,行业拐点或将来临

  3.1、 主要下游为汽车、3C,终端增速/资本开支是领先/同步指标

  工业机器人主要下游为汽车、3C。2018 年按下游应用划分,汽车占比 35.3%, 其中汽车整车 13.2%,汽车零部件 17.1%,汽车电子 5%,3C 电子占比约为 23.3%(不 含家电)。

  工业机器人上游是原材料、能源,下游是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工业机器人技术 含量高、附加值极高,其产业发展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小,受下游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大。机器人需求的波动,通过终端产品景气度-下游行业资本开支-机器人需求 的传导产生波动。汽车、手机等产品销售通过影响资本开支影响工业机器人市场需 求。从经验数据看,汽车销量增速领先机器人销量增速 1 年,上年汽车销量增速和 当年机器人销量增速很好的相关性;3C 行业通常在 3-5 月份投资设备,6-8 月份组 织生产,9-11 月份销售,领先机器人需求半年左右,一般是从下半年手机销量看第 二年上半年机器人需求。

  我们建立产业数据跟踪该体系:包括上游中国交流伺服增速、中游(中国、日 本)工业机器人、和机床产量、产值、订单指标、下游制造业(汽车、3C)产能利 用率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终端产品销量增速以及宏观总量 PMI。领先指标包括中 国交流伺服增速、日本工业机器人订单额增速、制造业(汽车、3C 电子、机械加 工)产能利用率、终端产品(汽车、新能源车、手机)销量增速。

  中短期,工业机器人产业数据出现改善迹象,行业拐点可能即将来临,但疫情 的影响将推迟行业复苏进程。2018 年下半年以来,机器人自动化进入下行周期。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以及一线产业调研发现,机器人自动化行业正持续发生系统性 边际改善,显示行业拐点或将来临。疫情影响将在短期影响制造业复工和投资,延 迟行业拐点的到来。

  3.2、 上游:交流伺服增速连续 2 季度回正到 10.4%

  交流伺服是下游各制造业的核心零部件。2019Q3-Q4 华为系 3C 加工设备和半 导体等下游行业需求开始回暖,预期2019Q4-2020Q1苹果系3C设备需求也将回暖,2019Q4 中国交流伺服市场同比增长 10.4%,连续 2 个季度增速回正。

  其中半导体、工业机器人、3C 电子、动力电池需求增速大幅回暖。电子及半 导体行业需求增长率 28%、工业机器人行业需求增长率为 18%、3C 行业需求增长 率为 17.5%、动力电池行业需求增长率为 14.6%。

  3.3、 中游:2019 年 12 月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 3 个月回正到 15.3%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连续3个月回正, 2019年12月增速大幅提高到15.3%。2019 年 10 月,中国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 1.7%,2019 年单月同比首次回正。2019 年 12 月同比增长 15.3%,持 3 个月增速为正且大幅提高。2019 年全年累计产量 186943,同比下滑-6.1%。

  2019Q3-Q4日本工业机器人订单额回暖。日本工业机器人销量占比全球50%, 中国是其最大市场。日本出口到中国工业机器人,从订单到交付大致需 3-6 个月, 因此日本工业机器人订单数据是中国机器人市场 1-2 季度的领先指标。2019Q4 日 本工业机器人订单额降速收窄至-0.3%,产值降速-10%,略有放大。

  2019Q3-Q4 日本对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额降速呈收窄态势。2019Q4 日本对 亚洲(含中国)、中国、北美、欧洲工业机器人出口额增速分别为-1.93%、 -11.63%、 -25.80%、-37.23%(Q3 同比为-4.04%、-2.18%、-16.43%、-34.99%)。2019Q3 日本 对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降速的大幅收窄 20Pct,连续 2 个季度收窄,2019Q4 出口降 速略有放大,但仍远低于 Q1-Q2 的超 25%下滑。

  2019 年 12 月中国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同比回正,进口机床增速下滑。2019 年 12 月,中国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增速回正到 4.8%(11 月增速为 0%), 金属切削机床 产量下滑 14.3%(11 月下滑 13.2%)。另外,2019 年 12 月中国进口金属加工机床下 滑 30.8%,降速有所放大。机床和机器人是自动化的配套设备,12 月机床产量改善, 反映 3C 等制造业的投资复苏预期。

  3.4、 下游:3C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增长,是最景气下游

  制造业整体环境呈改善趋势。2020 年 1 月 PMI、PMI 生产、PMI 新订单分别 为 50.0、51.3、51.4,整体制造业环境有所改善。

  汽车、3C 等主要下游产能利用率企稳回升。2019Q4,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3C 电子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 78%、78.5%、82.6%、79%, 均出现企稳回升,3C 电子制造业尤为突出,产能利用率连续 3 个季度回暖。

  3C 电子固定资产投资额持续高增速,2019 年 1-12 月累计增长 16.8%。2019 年 1-12 月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同比 3.1%,增速稳中略升。其中汽车制造业 固定资产投资额 1-12 月累计同比下滑 1.5%;电子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1-12 月累 计同比 16.8 %,2019 年以来累计增速持续提高;电气机械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1-12 月累计同比下滑 7.5%。

  汽车产销:2019 年 12 月汽车销量降速收窄,产量降速回正。2019 年 12 月中 国汽车销量265.8万(同比下滑0.12%),1-12月累计销量2576.9万(同比下滑8.2%) 。12月产量268.3万(同比增长 8.09%),1-12月累计产量2572.1万(同比下滑7.5%)。

  2020 年 1 月新能源车产销降速均放大。受疫情影响,新能源车 2020 年 1 月销 量 4.4 万(同比下滑 54%), 1 月产量 4 万(同比下滑 55.9%),下滑较大。

  手机产销:2019 年 12 月智能手机产量同比回正 0.3%,销量下滑 13.7%。2019年 12 月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 2893 万,同比下滑 13.7%;1-12 月累计出货量 37200 万,同比下滑 4.7%。12 月智能手机产量 11855 万,同比增长 0.3%;1-12 月累计产 量 122719 万,同比下滑 8.1%,降速放大。

  4、 看好具备核心技术/集成优势的国产龙头

  4.1、 投资建议:看好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的本体龙头、3C 自动化龙头

  2020 年市场复苏,最看好系统集成环节。1、市场规模大。2、毛利率高。系 统集成毛利率 30-40%,甚至更高。3、国际竞争力强。本土系统集成商占领大部分 低端市场;领先中端市场;逐步渗透高端市场。4、财务数据显示系统集成商业绩 表现最好,尤其是在汽车电子、3C 领域。

  看好掌握运控核心技术的本体龙头、汽车和 3C 下游的集成龙头。推荐子行业 排序:系统集成、本体、核心零部件。推荐掌握运控技术的本体龙头埃斯顿。受益 标的:3C 电子自动化,汽车电子自动化, AGV 龙头和半导体自动化机器人,石化自动化

  4.2、 估值:对比外资巨头估值变化,机器人板块估值在合理区间

  2017 年以来机器人板块估值下调近 50%,当前机器人板块估值 PE(TTM)48X,其中零部件、本体、系统集成环节 PE(TTM)分别为 58X、65X、48X。

  不同商业模式特征,对应估值高低不同。机器人企业商业模式核心特征包括业 务切入方式、技术来源、市场空间、成长驱动力、行业地位、研发投入、议价能力 等,匹配企业实际情况调整估值。

  对标海外机器人巨头 5 阶段,国内机器人当前估值处于合理区间

  1992-1998,初期估值泡沫,类似 A 股机器人板块 15-18 年估值变化

  1999-2002,成长预期推动,市盈率处于合理高位(30-50X)

  2003-2008,集中度提高、预期兑现,市盈率下降(10-20X)

  2009-2012,经济危机,收入大幅下降,市盈率反而提高(20-30X)

  2013-2018,收入稳增,市盈率再次回暖(20-40X)

  中国机器人产业仍处于成长阶段,不应静态对比外资估值。目前中国机器人板 块市盈率应对应机器人巨头 1999-2002 阶段估值 30-50PE,处于合理估值区间。

  4.3、 埃斯顿:掌握核心运控技术,期待成为中国“发那科”

  核心逻辑:有望复制发那科成长路,并购整合、内生增长不断提升市场份额

  (1)公司掌握机器人核心运控技术。1993 年研究金属成形机床数控系统,然 后进入电液伺服系统和交流伺服系统,目前在国内金属成形机床数控系统、电液伺 服系统市场位于领导地位。在运控技术及伺服技术积累基础上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

  (2)市占率提升: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埃斯顿作为龙头市场份额有望持续 提升。2018 年埃斯顿本体出货量达 3700 台,市占率 2.5%,在国产市占率从 2017 年的 7.5%增长到 10%。

  (3)并购整合驱动增长。收购顶级焊接机器人 CLOOS 开辟中高端焊接机器 人工作站等新业务,并购驱动增长。近两年打造三大研发中心,持续 10%收入占比 的研发投入,且围绕核心技术进行多项收购,包括意大利 Euclid Labs SRL(机器视 觉)、英国 TRIO(运动控制技术全球领先)、美国 BARRETT(微型伺服驱动器/协作 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进一步增强技术实力,确立国内机器人龙头地位。埃斯顿收 购整合 CLOOS 仍具有一定不确定性,CLOOS 的盈利能力及发展趋势还需要跟踪 和观察,存在一定中国区业务整合、拓展不达预期的风险。

  4.4、 克来机电:汽车电子自动化龙头,同享国内外新能源扩产红利

  核心逻辑:享受全球新能源扩产红利,订单持续性强,业绩确定高增长

  (1)公司是汽车电子自动化龙头,新能源电机电控自动化业务收入占比 40%, 深度绑定博世、联合电子、大众,同享国内外新能源扩产红利。

  (2)自动化业务:绑定 Tier1 博世系巨头、绑定大众 MEB 平台,持续享受新 能源车资本开支红利,订单持续性强,预计 2019-2021 年复合增速超 40%;

  (3)零部件业务:收购高压燃油分配器领导者上海众源(绑定大众系),国六 产品量升价涨(价格提高 2 倍),预计 2019-2021 年复合增速 40%。

  4.5、 快克股份:5G 种子选手,电子装联自动化领导者

  核心逻辑:3C 下游景气,5G 种子选手增长可期

  (1)2020-2021 年是 5G 大年+3C 大年。公司产品用于 PCB 电子装联多个核 心工艺环节。全球电子产业向大陆转移、下游技术需求升级、制造业人力成本上升, 驱动电子装联行业持续成长。核心下游(3C 及汽车电子)长期向好,预计 2020 年 对应电子装联市场规模分别为 137 亿元和 122 亿元,合计达 259 亿元。

  (2)团队、技术、资金优势,为业务拓展提供基础。 公司薪酬远高于当地平 均水平,叠加股权激励,团队稳定凝聚;坚持自主研发,定位中高端,不断向上突 破,带来高性价比、优质服务的核心优势,在金字塔的产业格局中位于中上层,是 国内锡焊机器人龙头;基于核心技术和优良内控,持续高盈利水平(毛利率 55%、 净利率 35%) 且资金十分充沛。

  (3)业务拓展提供增量空间。一方面,公司预计继续拓展电子装联核心工艺 设备(微组装的芯片贴放);另一方面基于核心工艺设备拓展自动化产线业务。带 来更多增量市场空间。

  (4)外延并购可期。公司基于核心业务,持续考察并购项目。

  4.6、 科瑞技术:技术优势明显,从 3C 到不断扩张的自动化龙头

  核心逻辑:深耕顶级客户,2020 年苹果系、新能源需求向好

  (1)公司是 3C 自动化龙头企业,规模仅次于博(金麒麟分析师)众精工。持续自主研发核心 技术,拓展 3C、新能源、电子烟、物流、汽车、医疗、食品饮料等多个下游领域。

  (2)3C 检测设备:深度绑定苹果系,2018-2019 年由于苹果新机改制较小, 摄像头检测设备需求下滑, 2020 年苹果新机摄像头改制预计较大,带来高需求弹 性。另外谷歌需求持续稳增,可穿戴设备是亮点。

  (3)电池装配设备:为新能源科技客户开发新品化成机、绕胶机、叠片机新 品,收入爆发增长,未来持续性强。 2020 年之后投资预期旺盛(新接宝 马大单),预计 2020 年有较大需求弹性。

  (4)电子烟组装设备:深度绑定 JUUL 客户,行业龙头。2020 年存在一定政 策不确定风险。

  4.7、 拓斯达:掌握 3C 自动化流量入口,“标准化+大客户”快速成长

  核心逻辑:掌握 3C 自动化流量入口, “标准化+大客户”快速扩张

  (1)掌握自动化流量入口:公司深度绑定伯恩光学、等大客户,为 客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从客户需求出发到产品服务,粘性极高。

  (2)标准化快速扩张:公司产品战略为“非标中的标准化”,对业务要求高可 复制性、高市场持续性,从而达到持续的高增长。

  (3)成长逻辑:注塑机自动化稳健增长;机器人集成应用中,伯恩和立讯贡 献近 40%收入,2020 年 5G 大年,持续高增长;基于客户需求深度理解,开发的 3C 洁净室等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业务持续高增长。

最新文章
【系统架构设计】计算机网络
OSI/RM 结构模型 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为适应网络标准化发展的需求,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
全世界规模最大战争排名,第一名居然是清朝时期!
自打人类走上进化这条路,就想着法儿想要证明【一伙人就该被另一伙人支配】。古罗马角斗士时代一方有多大势力,就看他有多少人的
python tk随机内容生成器
MyRandom ran=new MyRandom();System.out.println(ran.nextString(1));System.out.println(ran.nextString(50, OnlyNum));System
ai自动写文章在线 在线写文章自动生成器
身为文案工作者,我深感写作之重要且充满挑战。如今,随着人工智能(AI)写作平台的出现,我的写作历程出现了巨大变革。在此,很
AI写系统性综述ChatGPT还远远不够未来百年能否实现
在科学研究的浩瀚海洋中,科研人员时常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有效整合和理解海量的科学文献。尽管网络的普及极大地丰富了文献
全球AI半导体技术排名:韩国强势第三,未来发展值得关注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相关硬件的创新,尤其是AI半导体的需求日益上升。根据最新的研究报告和韩国媒体的报
MVSO影视程序源码 影视自动采集_魔改超强SEO_自定义苹果cms资源站接口
?php// +----------------------------------------------------------------------// | ThinkPHP [ WE CAN DO IT JUST THINK ]/
多地楼市政策不断优化 房地产市场企稳态势渐明
原标题:多地楼市政策不断优化 房地产市场企稳态势渐明来源:人民网近日,海南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局发布《关于调整优化住房公积金
新澳正版资料免费大全,词语作答释义解释汇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在线信息资源的丰富,人们对于各类资料的需求日益增长,在新时代,获取正版资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新澳
揭秘快速排名SEO软件,网站高效提升排名的秘密武器
快速排名SEO软件,是网站提升排名的得力助手。它通过优化关键词、内容布局和链接策略,帮助网站在搜索引擎中迅速提升排名,实现